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老字號 伊通公園20年 (台北)

老字號藝術空間伊通公園和新樂園,今年分別邁入廿周年和十周年!新樂園在台北藝大關渡美術館舉辦「永恆的成人遊戲工廠」聯展,展出五十二位歷屆成員作品;伊通則選在十一月舉辦盛大聯展,邀請老戰友回鍋同樂。
座落在中山北路巷子內的新樂園,是台灣第一個由藝術家共同分擔經費、經營、決策和管理的藝術空間。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前身是一九八九年蕭台興、范姜明道、連德誠、黃位政等十二位藝術家組成的「二號公寓」,當時就採取非營利性質的會員制方式運作,只要是會員,就享有在此展覽的機會,展出內容不受約束。這是為了確保創作的自主性,不受市場商業牽絆的信念。
新樂園向來以生猛活力、實驗性以及與社會連結為訴求,這次在關渡美術館的周年慶展宛如施工中的遊樂場。藝術家邊做邊玩,利用常見的生活用品作為藝術創作的元素。有的把紅白塑膠袋壓扁、當成畫作一樣裱框;有人將曬乾的絲瓜串連起來,變成伸出巨大觸角的大章魚;還有泥土混合中藥粉末,上頭立著十字架;卅捲滾筒衛生紙上頭列印了「出生死亡證明書」和「憂鬱量表」等表格,是為「人生規畫」。
策展人黃海鳴表示,這次展覽的核心精神,是依循新樂園藝術家主張的冒險性和實驗性,「他們希望打破藝術高高在上的迷思,因此觀眾看到的並非已經完成、固定的藝術作品,藝術家邀請觀眾一起動手參與,作品會因為觀眾的參與,隨時改變樣貌」。並將出版《繼續,新樂園:台灣當代藝術文件1995-2008》一書。
伊通公園也由藝術家號召成立,但運作方式不同。一九八八年,藝術家劉慶堂、莊普、陳慧嶠、黃文浩等人為了尋找可以固定聚會、展出的場所,找到現址,因為位在伊通街的小公園旁得名。
伊通吸引許多藝術家集結,但主要的營運開銷是劉慶堂一肩扛,陳慧嶠則是打點行政事物的義工,莊普協助運作。陳慧嶠表示:「一開始我們就不想採取會員制,有會員就會有權利義務的問題,因此,伊通向來是以邀請展的方式辦展。」
「伊通三巨頭」無償支撐伊通公園廿年,如今不僅是台灣當代藝術家最常出沒的地點,更是外籍藝術家和策展人來台必造訪之處,這裡可以蒐集到台灣當代藝術重要檔案。二○○二年更以藝術空間的身分,受邀至韓國光州雙年展展出。
這兩處藝術空間最大的貢獻,就是在一片畫廊為商業主導、美術館又高高在上的環境中,提供台灣年輕、前衛的藝術家初試啼聲的場所。如藝術家王雅慧、洪東祿等人都是把個展的處女秀獻給新樂園。而今已躍上國際舞台的林明弘、崔廣宇、袁廣鳴、彭弘智等人,則出自伊通公園,林明弘還曾在伊通吧台當過調酒師呢!

來源: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