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4日 星期六

戀人詞典 竄紅英國文壇

郭小櫓這個名字,最近三年來在英國文壇急速竄起。她的長篇小說《我心中的石頭鎮》入圍二○○五年英國「獨立報國外小說獎」。她的第一本英文創作《戀人版中英詞典》入圍二○○七年英國專為女性作家設立的文學大獎「柑橘獎」。《戀人版中英詞典》迅速在國際間走紅,已有廿三種語言譯本。
《戀人版中英詞典》充滿創意的鋪陳敘述方式,採中英文對照,由英文文法和用語錯誤百出的寫作開始,逐漸正確精準。描述一個中國女孩到英國求學,在異鄉成長為女人的過程。形式的特殊與她筆下在英國蛻變並思索自我的女孩,再再挑戰讀者的閱讀經驗,並有著豐沛視覺感受,或許與郭小櫓從事電影和紀錄片攝製有關。
「是有點蒙太奇。」在倫敦中國城附近一家老書店裡,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郭小櫓想了一下這麼說。
十四歲發表第一篇詩歌,十八歲離家到北京求學。二○○二年她廿九歲拿著英國文化委員會的獎助金到英國時,應該是要攝製影片的。但她卻在到達英國數月後,開始寫《戀人版中英詞典》,也是她生平第一部英文小說。
「我的寫作是絕對集中式的,是爆發性的。」郭小櫓說,她一天寫作時間並不長,只有七、八個小時,但卻特別快,很多東西已經在她的日記裡。《戀人版中英詞典》即是一例。有一天,她翻閱自己到英國後的生活筆記,「覺得已經是個故事了」。
《戀人版中英詞典》描寫Z在不同文化中辨證思索,與英國男友的價值觀衝突。不少人問郭小櫓這是不是她的故事?她說,這個問題「特別膚淺!」
郭小櫓的創作,沒有傳統層次感,而是一種姿態。她把個體的生活,以自己的姿態,切入到集體生活經驗裡。
她的腦子轉動快速,思惟四通八達,談話很容易就進入特別抽象的狀態。她十分不耐於規章式的訪談,她的腦子跑得很快、很遠、有時候抽象到太不具體。
要她談自己的背景,她便說自己是七○年代典型中國大陸鄉村出來的憤怒青年,與當時的成長環境格格不入。她說她的文學啟蒙來自中國出版的西方文學作品,包括美國小說家塞林格(JD Salinger)和女詩人普拉絲(Sylvia Plath)。
受到「句子的引誘」,她在十四歲發表第一篇詩文前更早以前就已開始寫作。十八歲她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則屬於學院派的的二階段成長。
「在中國妳不離開鄉村,就是農民。不上大學,就成不了市民。」基本上,她認為在中國,成長過程是十分「暴力化」的。
「但這也沒有什麼好驚訝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郭小櫓說,她的理想,不是想成為市民而是想寫小說。如此,才能擺脫農村的勞力活動。
問她來自中國南方那個漁村?「浙江,石塘鎮。聽都沒聽過吧。」她說她父親是畫家,替她取名叫「小櫓」,她哥哥叫「大篷」,都跟漁村生活有關。
她又說,這些都「不用了解,沒有關係。」不管她的過去或現在,她好像排拒談生活中的某部份。覺得不舒服嗎?她說:「不是,是有些無聊。」。
青少年的飢渴,如今依然反應在卅五歲,居住於中國和歐洲間的郭小櫓身上。生活對她是某種文學經驗的確認。例如到巴黎時,她最想看的不是羅浮宮,而是某種早年在翻譯文學作品中讀到的法式蛋糕!
過去一年,郭小櫓居住在巴黎。在倫敦碰面時,一年的法國生活,已經可以讓郭小櫓拿著「世界報」閱讀│她一定有學習語言的天分!
「我靠操縱語言來寫作的。」郭小櫓說,寫《戀人版中英詞典》時,她覺得「特別舒服」,因為自己「是不完整的」。
對郭小櫓,語言是絡印,她對語言用詞,尤其是翻譯語彙,敏感精準的幾乎令人驚心膽跳。「所以,我堅持《戀人版中英詞典》一定要雙語出版。只要是雙語,我就簽約。」
她的第二本英文小說《UFO In Her Eyes》已經完成,預定明年初出版。「今天不寫,感覺就過去了。」郭小櫓認為滿意在創作上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寫作是永遠遺憾的過程,「今天完成,明早醒來,檢視就開始了。」她慧黠地笑說,只有告訴自己:「算了,這是個遺憾的作品。句號。」

來源: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