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平路香港築夢 宣揚台灣

過去六年,台灣作家平路在香港,從作家成為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主要任務是以文化活動為台灣形象把關。平路說,她帶著築夢的心情來到香港,至今最大的成就來自每年十一月舉辦的台灣月,讓香港透過精采的台灣藝術活動認識台灣。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是台灣政府在香港設立的非官方機構,二○○二年,平路接下主任一職,抵港沒多久就發現挑戰非比尋常。台灣月今年邁入第三年,準備工作已如火如荼展開。
談起台灣月從無到有的過程,平路說,法國政府每年五月都會在香港推出法國月,將法國表演團體、美食時尚推介到香港。她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法國能,那台灣為何不能?
沒想到光是借場地就困難重重。台灣和大陸複雜的政治情勢,讓港方行事選擇盡量保守,以致光華中心以台灣名義申請演出場地被婉拒,與香港文化官員會面,也只能選在咖啡廳,進行非正式交流。
平路並沒有低頭,「我覺得關係必需一點一滴建立,並非一蹴可幾。」她認為台灣和香港向來彼此低估,「台灣視香港人沒有文化,港人因台灣政治的紛亂,抹煞台灣的民主。」「香港是一個看高、看大、看有錢的社會,讓他們服氣很重要。」
二○○六年第一屆台灣月,平路邀請作曲家李泰祥帶來港人熟悉的歌曲《橄欖樹》。去年第二屆台灣月,優人神鼓來港,全場觀眾震撼到無話可說。「我希望台灣月的每檔演出,都能贏得香港民眾『哇!』的一聲。」
台灣月所需的開支,由政府編列的預算雖然逐年增加,但是大部分經費還是必須靠中心自行募款。今年籌得的款項已從三年前的兩百萬躍升為兩千萬台幣,可見過去兩年台灣月活動累積的後續能量。「每到籌款時刻,我就會進入緊繃的狀態。」
今年的台灣月,現階段選擇以免費觀賞的方式進行推廣。「我們目前累積的光華之友已達四、五千人,活動索票的狀態每年大增,我希望未來在香港,十一月一到,大家就會想到台灣。」

來源: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