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碧邁古城

  泰國東北部呵叻府(Khorat)的碧邁善用現代電子科技、燈光、音效、傳統舞蹈結合煙火,以歷史古蹟為細說故事的現場,一如剛舉行水燈節慶典的素可泰,參與這樣傳統盛會演出的,絕大多數是在地的年輕學子。
  每年雨季過後的11月,「碧邁文化節」便盛大展開,包括長尾船划船競賽,倥舞(泰國傳統面具舞)與當地藝術文化表演,高潮則是晚間在碧邁歷史公園內舉行的「聲光秀」。
  遺跡外圍城牆邊的草地上,從下午就展開的傳統舞蹈仍在進行,帶著面具以倥舞形式述說的,應該是源自印度神話史詩「拉瑪雅那」的泰國拉瑪堅神話的部份內容。舞者講究肢體動作,頗具專業架式,但脫下面具的臉龐一如門口的志工,絕大部份都是青年學生。
  「聲光秀」是以歷史古蹟為展演現場,運用燈光效果、音樂舞蹈、盛大考究的樂舞排場,重新詮釋所在地點的輝煌史事,在素可泰、大城、碧邁等地每年都會舉辦。
  以三座佛塔前的廣場為會場,為了型塑千年以前的場景,豎起大型橫幅布幕,透過投影將叢林、動物、佛寺等配合劇情呈現;布幕在燈光變換的過場中收起,重新讓高棉佛塔與周邊建築完整展現。
  全劇以口白、音樂、歌舞,搭配變換的紅、黃、紫、綠、鑽石藍等光線,超過300人的表演團隊,出場、走位、定點演出,連大象也不會出錯,貫穿草創、建設、征戰,直到歌舞昇平的歡樂盛世,整整90分鐘。
  碧邁古城沒有像素可泰歷史公園那般擁有巨大的立佛與坐佛、陳排列柱、水池,但同樣營造出古典、華麗、壯盛、歡樂的氛圍。
  參與成員以Phimai Wittaya School的學生為主要班底,在訓練過程中,自然接觸了家鄉的歷史、傳統儀俗與文化藝術、舞蹈音樂,無論擔任演出或導覽,都能稱職勝任。
  所謂「傳承」、「創新」,這應該就是一個令人感動、值得借鏡的案例。
  台灣除了施放煙火、大拜拜式的各種「XX節」,應該還能創造出真正展現文化、生活內韻的感動吧?

(今日新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