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內蒙磨刻岩畫 驚見3人交媾圖

  內蒙古西部烏拉特中旗境內的陰山山脈,近日發現約500幅青銅器時代磨刻岩畫。有兩幅交媾圖,其中一幅上竟然有3個人。內蒙、寧夏交界的賀蘭山,其東麓也曾經發現交媾岩畫。
  內蒙古烏拉特中旗文物管理站站長劉斌說,這是繼今年10月發現逾400幅岩畫後的又一次新發現,近千幅的岩畫分佈在約5平方公里的山區,精確數量要待明年春天氣候條件允許時再清查確定。「比較意外的是,這次還發現了兩幅交媾岩畫,一幅上有2人,另一幅上竟有3人。這類岩畫在這一地區還不多見。」近千幅岩畫都是典型磨刻岩畫,大都磨刻於山體向陽面的黑色玄武岩上,距今約2000至3000年,屬於青銅器時代,統稱為「呼仁敖包山岩畫」。
  「新發現的岩畫圖案以盤羊、馬、魚、大角鹿等動物為主,其中有的畫幅較大。」劉斌說,其中一幅圖案是被絆住腿的馬,這在陰山岩畫中首次被發現。其畫面清晰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和美學價值,真實反映出當時人類生活與文化價值取向。
  陰山岩畫是中國7大岩畫寶庫之一,主要分佈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境內陰山山脈和草原山壑岩壁上,創作年代可以追溯到1萬多年前。迄今,內蒙古已發現陰山岩畫分佈群153個,較密集分佈區19處,岩畫5萬多幅,總數居中國之首。
  早在西元5世紀,烏拉特中旗境內刻在陰山山脈上的岩畫,就被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發現,並記述於《水經注》中。由於自然和人為因素,未得到應有的保護,毀損近5000幅。
  陰山岩畫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蒙古投入約1400多萬元人民幣,啟動大型搶救性普查與保護工程,以及建成太陽能電子視頻監控系統。今年已確定將陰山岩畫與賀蘭山等北方岩刻捆綁,與寧夏共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賀蘭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與寧夏的交界處,自古便有人類活動,東麓有數以萬計的古代岩畫,記錄遠古人類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爭戰、娛舞、交媾等生活場景。

(今日新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