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教古文 要會詮釋說典故

作家張曉風、余光中昨天說,要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不能只增加課本的文言文,國文老師也應提升教學技巧,教文言文不能淪為翻譯課,要能解說典故、時代背景,才能吸引學生。
文化大學教授、前新聞局長邵玉銘則指出,美國國務院派到華人地區的外交官,至今仍在台灣學中文,主因是台灣教正體字,再學簡體字很容易。
邵玉銘呼籲應善用台灣優勢,比照大陸「孔子學院」,也到國外廣設「台灣書院」,推展中華文化及正體字。
余光中、張曉風、邵玉銘等學者出席搶救國文聯盟記者會,張曉風指出,文言文、白話文的界線很難分,在胡適眼中,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很淺顯,算是白話文。張曉風說,有些現代詩是用白話文寫的,更難懂。
張曉風說,不是國文系畢業就一定會教文言文,還要懂得詮釋。如蘇軾的詞「江城子」,提到「左牽黃,右擎蒼」,指左手牽黃狗,右臂架蒼鷹,黃狗是有典故的,出自秦朝宰相李斯父子被斬前,李斯感嘆當年若不做官,如今和兒子牽著黃狗在老家打獵該有多好,蘇軾被貶到密州,出獵時有感而發,老師若能解說這典故,更能吸引學生。
張曉風說,文言文兼有文學、倫理、民俗、歷史等典故,詮釋是門藝術,若有資深老師透過演講或工作坊,指導年輕老師教文言文,學生更能領悟古文之美。
余光中也認為,教文言文不能光只翻譯應付考試,還要教學生分析寫作技巧、揣摩作者心境、了解時代背景,學生才會樂在其中。

來源: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