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出走北京 建構國際平台

  常有驚人之舉的資深出版人、新任國策顧問郝明義,又做了件「瘋狂」的大動作:走出台灣,建構台北、北京、紐約國際三角出版平台。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勢下,郝明義樂觀跨步、開闢文化疆土,要將刺激轉化成重新出發的資源!
  被譽為出版界「小巨人」的大塊文化出版公司創辦人郝明義,從北京奧運結束後,便與妻小「移居」北京,開始每個月在北京住兩到三個星期、再回台灣一趟的新生活型態。
  正當外界疑慮郝明義的兩岸布局究竟為何的時候,郝明義首度透露:「我在架構的,是一個台北、北京、紐約的三角出版平台!我想走出台灣,進入台灣出版業沒有嘗試過的國際出版世界。」

華文美語 作品雙向翻譯出版
  大塊的紐約辦公室即將啟動。郝明義已簽下法蘭克福書展前任主席衛浩世回憶錄的英文版,未來這個三角平台在紐約的出版方向,將包括華文語言學習系列、華文作品英譯,以及「美國人不感興趣的西方作者」著作等。
  美國是全球最封閉的出版市場,每年翻譯書僅佔三%,因此郝明義的「國際布局」被視為瘋狂、大膽。他回應:「就經營企業來說,我是為了想強化自己的飢餓感以及覓食的能力,而走出這一步的。」
台灣市場 外來媒體積極搶進
  郝明義指出,大家常嚷嚷「閱讀風氣低落」,但他發現問題可能相反:「不是閱讀人口流失,而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出版市場,恰恰好自給自足,大於香港、小於大陸,我們就像躺在舒服的沙灘上啃著雞翅一樣,比牛排差一點,卻比雞肋好太多。這一切太平靜太美好了,讓我們的出版業從來沒有跨出去的動力。」  但,外來媒體卻已飢渴地衝向這片美好的沙灘,由於台灣社會對外來文化向來開放友善,連新加坡的大眾書局都已進攻台灣市場。「我們應該把這些刺激,轉化成重新出發的資源。」

無畏景氣 靈活運用三地資源
  郝明義說,他不想再重複自己過去廿年來在台灣所做的事,但礙於大陸出版政策限制,叩關大陸的成效還不明顯。他決定再闢紐約戰場,透過三角交叉更靈活地運用三地資源。除了與西方出版者一較高下,也藉機將台灣、大陸華文作品帶到國際。
  「任何時代都有好和不好的一面,過去的好可能藏了許多錯覺,現在的壞也不必太驚嚇,所以仍然應該前行。從谷底走出這一步,何嘗不是一個轉機?」

不卑不亢 珍惜自己文化特色
  近半年來長居大陸,郝明義常透過網路觀察台灣,帶點抽離的眼光,感受更深:「我感受到台灣文化的美好與價值,就是我們保存了中國文化裡最精華的基礎,又很開放地容納了許多新的外來元素。這使得台灣是個夢想的實踐之地,也讓我不論到北京還是去紐約,都相信自己可以不卑不亢地面對。」不論去大陸、紐約,他都以自己是台灣文化所培育出來的人為榮。
  郝明義強調,他思考的是整個文化大環境,尤其面對三通後兩岸經濟的融合,台灣更需以文化創意產業在其中找到利基,避免失去自己珍貴的文化特色。

(中國時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