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旅程,在你還未滿十六歲時就已啟程。」徐子涵在部落格寫著。十六歲獨自騎重機車橫越澳洲大陸、國中讀了五年卻保送師大英語系、大一暑假退學騎車環島三次,「一天內完騎北橫、中橫、南橫」,創下「三個月騎遍全台省道及縣道」紀錄;而今三十四歲的他,不但是資歷豐富的網路工作者,也是台灣機車壯遊的開拓者。
網路暱稱Schee,有一個三歲女兒,如今為了妻兒賣掉所有摩托車,買了一部小車,卻照樣租機車環台、歐洲阿爾卑斯山、日本三島,「我所有的路,幾乎都是自己硬走出來的。」高中學歷的他,說著自己的職場經歷,也註腳了他的摩托車人生。
出生於南投埔里的徐子涵,因任職台電的父親四處調動,讓他讀了三所國小、六所國中,他國三時叛逆逃學,父母只好將他送到澳洲雪梨,交給寺廟住持「代為管教」。徐子涵茹素唸佛、每天四點起床,作完早課再上學。班上有一位台灣小留學生,父親收藏了幾輛重機車,徐子涵經常借來一輛古董BMW,開啟他的摩托車之夢。
十六歲那年,他同學舉家搬遷到西岸伯斯,徐子涵提議,由他將那輛三十年車齡的BMW騎到伯斯,同學父親爽快答應了。膽子超大的徐子涵,隻身騎著八百CC的重機車,四天橫越四千多公里的澳洲大陸,「路上沒碰上毒蛇猛獸,只有袋鼠偶爾會跳過公路;但曾遇上居心不良的中年人,想搶走機車。」
當徐子涵回到寺廟,傷心的老和尚陪他在菩薩面前罰跪,讓徐子涵深受震撼;他隨即被送回台灣,乖乖考上高中,甚至以英語資優生的身分保送師大英語系。進了師大,他不耐於學習基礎發音與對話,刻意缺席期末考而被退學。
等待服役的那個夏天,徐子涵騎著偉士牌開始另一場機車之旅。他分別花了五天及七天,兩度走省道環台,另一次則是凌晨五點從台北出發,騎到宜蘭進入北橫、再途經西部省道從谷關穿越中橫,最後自台東利稻沿南橫回到高雄,完成「十七小時騎遍三大橫貫公路」的創舉,騎了兩萬公里。
騎車的樂趣在哪裡?徐子涵先說「便利性、速度感、掌握自己方向」等,看到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會掉淚的他,引述國外騎士的話,大意是,工業時代是抽離人性的時代,摩托車卻讓肉體與機械完美結合,「我常在長途騎車時,思考自己與這個時代、這個土地環境的關係,雖說經常只是胡思亂想。」
憑著雜學與語文能力,徐子涵曾在電視台、中研院、科技公司任職,他不但是台灣最早的人氣部落客,也是樂多部落格的開發者之一。四年前,他打算作另一件沒人作過的事:三個月騎機車走遍台灣所有省道與縣道,「鄉道有兩萬四千公里,太難完成了,因此鎖定一萬兩千公里的省縣道。」
他將詳細計畫、路線公布在部落格上,友人也幫他找到經費及兩百五十CC重機車的贊助者。出發前夕,某企業「巧合地」推出一個募集網友騎乘省縣道的行銷活動,路線幾乎與他的計畫一模一樣,徐子涵的贊助者紛紛抽腿,讓他沮喪地關掉部落格長達兩年。
在友人打氣下,有的捐助油票、有的借用裝備,他還是完成了他的公開許諾。整整三個月,他每周一出發,前往桃園、台中、羅東、台南、高雄等前哨點,在當地租機車,騎完周邊每一條省道與縣道,他隨身帶著衛星軌跡紀錄器,記下走過的路途,「長途騎車必須懂得放鬆,我以前在寺廟的打坐經驗幫助很大。」每個周末,徐子涵再趕回台北陪伴懷孕的妻子。
他既是台灣首位三個月完騎省縣道的騎士,也曾來回縱走阿爾卑斯山的德奧義三國,以及日本本州、九州、四國三島,他笑說,在歐洲與日本騎車太簡單了,因為路況都很好,駕駛人也都很守規矩,「挑戰性最大的是台灣,路上狀況多,必須長時間保持專注。」
徐子涵下一目標是騎走越南,發起台灣地圖的繪製共享計畫,因為「地圖是一切行動的基礎」,他舉例「海地大地震前,全國幾乎沒有堪用的地圖資訊,為了救難,國際義工組織Open Street Map發動社群,帶著衛星軌跡紀錄器進入海地,加上NASA提供衛星資料、Google協助運算,七天就畫出太子港的詳盡地圖。」
由於台灣公部門的地圖資料更新緩慢、取得不易,徐子涵自創Hopen Data計畫的項目之一,就是重繪改制後的五都地圖,釐清重劃後的行政疆界,再以自由軟體精神釋出這些資料,「把資料還給人民,讓國力直上雲端」。
他自己的摩托車計畫呢?徐子涵說,希望在四十歲前,完成「隻身騎完環太平洋跨國公路」的世界紀錄,從阿拉斯加到南美智利,再經紐澳、巴布亞紐幾內亞諸島、東南亞、中國、直到俄羅斯海參威。自嘲活在一部「人生莫名其妙、白手奮鬥的公路電影」裡,徐子涵胸有成竹,「我還有六年,應該能完成這個夢想」。
(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