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小說「色,戒」被李安搬上大銀幕後,引發種種臆測:故事是否來自胡蘭成?女主角王佳芝是否參考女間諜鄭蘋如?剛出版的四月分印刻文學,刊載張愛玲未曝光的私人信件,推翻這些說法。
張愛玲遺產執行人宋以朗,是張愛玲摯友宋淇夫婦的兒子。「色,戒」熱潮中,他檢視張愛玲與父母遺物,意外發現卅多封雙方討論「色,戒」的信件,時間橫跨廿多年。信件透露「色,戒」題材是宋淇提供的,與胡蘭成無關;張愛玲確曾參考「刺丁(鄭蘋如刺殺丁默成」)一案,王佳芝的身分背景卻是宋淇的建議。
「色,戒」一九七七年在皇冠雜誌首次披露。一九七四年四月一日張愛玲寫給宋淇的信中,提到「那篇色戒的故事是你供給的,材料非常好」。宋淇也曾在作家水晶的專訪中,表示「色,戒」題材「源自他燕京一班同學在北京幹的事」,細節則未多提。
張愛玲曾表示,「色,戒」一九五三年便動筆。宋以朗在遺物中翻出一篇寫於五○年代英文小說「The Spyring」(間諜圈)原稿,據信便是由「色,戒」中文初稿翻成。對比「The Spyring」和「色,戒」最後版本,可以了解張愛玲寫作「色,戒」的轉折。
「色,戒」為什麼一寫廿多年?張愛玲在信中表示:「隔了這些年重看,發現我有好幾處地方沒想要,例如女主角的口吻太像舞女妓女……,等改寫了譯成英文時,又發現有個心理上的Gap(空白)沒有交代。」
之後,她和宋淇在信中不斷討論鑽戒對女主角心理的影響。
一九七五年四月廿五日,張愛玲在信中指出這個「Gap」:「我現在看出『色,戒』癥結在於她不應當帶著戒指逃跑…因為她放他走是看他買這麼大的鑽戒給她,覺得他是真愛她;她帶著戒指走,心理曖昧,彷彿不過是得錢買放,主題模糊了。」在「The Spyring」中,女主角最後是帶著戒指走的。
宋淇則回信:「這戒指是拿不得的,一拿女主角的人品、故事與力量削弱了。」有趣的是,李安的電影反倒用「The Spyring」的版本,王佳芝離去時仍帶著那顆亮晃晃的「鴿子蛋」。
來源: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