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大陸青春文學熱 登台後全冷掉

大陸青春作家成群,以一九八○年後出生的「八○後」年輕作家領軍,形成「青春文學」潮。從最早走紅的郭敬明,到韓寒、張悅然,乃至新一波的郭妮、明曉溪,個個高居大陸暢銷排行榜。有趣的是,台灣出版社跟風引進,沒想到這些作家登台後個個「雷聲大雨點小」,銷量慘澹。
較早出道郭敬明早被稱為「青春文學教主」,他與韓寒、張悅然等人都出身自「新概念作文大賽」。這些從文學獎崛起的寫手,作品展現一定的文學水平。
後起之秀如郭妮、明曉溪、小妮子則偏向大眾通俗。她們敘事和包裝都接近漫畫,作品分集出版,封面和內頁搭配日系少女漫畫風格的插畫,隨書加贈書籤、明信片等精美小禮。整體的夢幻風格,正適合稚氣未脫的國中生。她們近來更將讀者群從下探到國中生,甚至小學五、六年級生。
正當大陸的「八○後」、「青春文學」等封號滿天飛,台灣卻像霧裡看花---這些名詞的定義是什麼?暢銷背後的成因為何?這恐怕連大陸當地都很難釐清。
大陸文學評論家李敬澤便認為,「八○後」是「極度缺乏想像力的市場、大眾文化和媒體所想出的老把戲」。過去每一世代作家都曾針對成長書寫,他不認為八○後作家對於「成長」、「青春」的文學書寫超越了前面世代,「一批新人出現了,但其實沒有做出真正的新事。」
這股熱潮繼續延燒,美國《紐約時報》今年五月也以「China’s Pop Fiction」(中國暢銷小說)為題報導了郭敬明,並分析他首部作品《幻城》描繪青少年孤獨感,引起了同為「獨生子女」世代讀者的共鳴。
如今青春文學分化出不同類型。從高中輟學成為賽車手的韓寒,作品特具挑戰威權的批判性。張悅然、安意如、安妮寶貝被歸類在言情領域。蔡駿擅寫懸疑小說,郭妮則慣以校園為場景,主打青春勵志而非憂傷孤獨。某些受青少年歡迎、「超熟齡」的七○後作者也漸被納入在列。
台灣出版社早幾年前就已迫不及待跟風引進這些青春作家,沒想到在台灣銷量不佳。大部分出版人分析認為,這些大陸作家所反映的年輕人生活、語言與情感,與台灣仍存有地域差異,無法引起本地青少年共鳴。

來源: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