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旱坑山谷染成金柿界 (新竹)

  每年「九降風」吹起,新竹新埔「旱坑」的農民忙碌於曬製柿餅的辛勞工作。
  「九降風」這個名詞,似乎只有北部客家人這麼稱呼。
  「九降風」就是台灣秋天吹起的「東北季風」,因為抵達時間大約在農曆九月重陽節前後,首先會吹進東北角、宜蘭地區;因為山區地形阻隔,雨多半留在東北部,風則繼續前進,抵達新竹地區時,水氣驟降,相對溼度約莫50度左右的乾爽,成為新竹地區傳統食品製作的大功臣,包括新埔、北埔的柿餅,關西的仙草與新竹的米粉。
  旱坑里本就是乾燥缺水的丘陵地,農作以柑橘、水梨、柿子、茶葉為主。早年沒有冰箱,為了讓食物保存得更久,日曬、醃漬、風乾的方式應運而生。加上日照時間長,九到十二月的東北季風乾燥,給足了製作柿餅所需的「日照、風乾」的良好條件。
  柿餅為客家傳統甜食,但並非能種柿子的地方就能做柿餅,也不是每種柿子都能做柿餅。台灣種植柿子的地區如新竹北埔「石柿」,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則種植「牛心柿」,台中后里地區則以「四周柿」居多,但能做柿餅的,通常都是石柿與牛心柿,能做柿餅的地區條件,關鍵就在「九降風」!
  柿餅製作,須先採集八成熟的柿子削皮,經過近一禮拜的日曬、風乾與徒手輾壓,水分剩下約40%~50%的就是柿餅,剩下約30%水分的就成了柿乾。
  在沒有削皮機器的年代,削皮高手可是非常搶手的,工資的計算,技術好的以斤兩計,稍差的就以天數計。
  農民也研發出用柿葉、柿果、樹皮做為染料,據說更優於一般植物染,因為可冷染、熱染,還能繪染,做出像國畫般的詩意效果。業者也使用山上植物的葉子、花朵,讓遊客拿一塊白手帕、小鐵鎚,仔細敲敲,就成了自然原色的漂亮手巾。
  旱坑里在新埔山區,早期僅靠一口湧泉活水過活,少有平地的山坡地形,卻也讓此地得以維持一貫的散村聚落形式,並未被觀光衝擊。 運氣好的話,還可在山徑途中看見目前僅存的兩座木炭窯的「出窯」。
  新埔堪稱客家祠堂最密集的區域,加上諸多古厝,街上的傳統豆腐店、米店或天主堂、市場,都是遊逛的去處。

(今日新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