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霍爾的移動城堡》男主角霍爾,因喜好自由,他住的城堡一直處於移動狀態。「移動建築」這概念在一九六○年代就被建築師提出,主張建築不僅可自由移動,還可自由連結,在建築師庫克(Peter Cook)的想像中,移動的建築就像熱氣球,四處漂浮。
目前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的「Archilab:建築實驗室」,就展出包括庫克在內的四十八位前衛建築師的驚人想像。包括二五○餘件草圖、繪畫和立體模型,全來自法國中央地區當代藝術基金會。這個基金會自一九九一年成立以來,就以收藏全世界著名建築作品模型為主旨,主要是一九五○至一九九○年間,建築師所提出的前衛性、實驗性的建築設計模型為主。可看到近五十年來西方建築界概念演變,乍看之下天馬行空的想像,還深深影響現在的建築師。
策展人布拉耶(Marie-Ange Brayer)表示,這個展覽以建築大師的實驗性概念作劃分。像是一九五○、六○年代建築師提出城市烏托邦的概念。他們批判社會現象,提出建築物可以有機、彈性繁衍,以解決人口越來越多、居住空間不足的問題。一九八○年代建築師則提出解構概念,打破建築刻板印象。一九九○年代電腦科技普及發展,運算出的建築展現細膩和複雜的結構。
她將展場區分成「網絡城市」、「移動城市」、「傾斜城市」、「未來式城市」、「互動式建築」等區塊,包含最代表性的案例。像庫克的絹印圖畫《即時城市》,建築物變成熱氣球任意漂浮,與當地發生連結後,又飄往他處。
一九五○年代塑膠發明後,建築師突發奇想要以塑膠當建築材料。建築師艾歐尼爾‧尚恩在一九五六年設計出第一座《塑膠住家》,巴斯卡‧豪澤曼也以塑膠設計出飛碟般造型的「塑膠屋」。「當時建築師認為塑膠是很經濟的材料,不過沒有人真正進裡頭居住。」
還有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的手繪稿。一張圖畫《惡行》,是他一九七○年代出版的《狂譫紐約,一則曼哈頓反動宣言》小說封面。他當時從荷蘭到紐約,看到紐約大都會的景象,有感而發之下畫出嘲諷圖畫。他把紐約摩天樓變成軟綿綿的紙板,還躺在床上,可看出他受到精神分析的影響。
除了庫哈斯的手稿,還包括法蘭克‧蓋瑞、薩哈‧哈蒂、法國建築解構主義大師屈米等人的設計模型。
來源:時報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