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界大老漢寶德,是建築家、博物館館長、大學校長、美學教育家以及文化評論家。但外界鮮少知道,漢寶德還是書法家,他寫書法的資歷已有廿年。如今他的書法作品首度對外發表,在世界宗教博物館推出「寫藝人間:漢寶德書法展」,四十八幅「漢式書法」正式亮相。
漢寶德的書法不以哪種字體流派的傳承自居,他以隸書為主要基礎,再變化出個人風格。書法之於漢寶德,就像在玩一場筆、墨、水、紙的遊戲,展現的是他的藝術涵養和美感品味的體會。也許出自漢寶德深厚的建築學養背景,他認為:「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
「書法是很有趣的紙上運動,很能滿足人內心潛在的塗鴉欲望。」漢寶德說,他從五十五歲才學寫字,一開始決定從隸書著手,因為橫平豎直,要能靜下心來,安頓好身體和精神,才能寫得像樣。「剛開始那幾年,老寫不好,我檢討原因,覺得是雜事纏身,不免心浮氣躁。」
「至今我不敢自稱是書法家。」漢寶德說,從小學書法課之後,他就沒碰過毛筆。五十五歲後竟然重新體會筆墨的趣味,則是和他的門生、建築師登琨艷有關係。當時登琨艷從上海寄回一批紙筆墨給漢寶德,還附上紙條寫著:「我想您年紀大了,退休之後不知如何過日,寄上這些東西讓您消磨時間。」
「一開始我看了很生氣。」漢寶德笑說,但這批東西堆在家裡不用可惜,他才找古代碑帖練字,寫了也上了癮。「書法是和生活最為貼近的創作,人人都可以寫書法,都有可以運用毛筆創造書法的自由、培養自己欣賞書法的角度。」
漢寶德嘗試用不同的寫法來表現,每張看起來都不太相同。有時像畫圖一般,像是山、雨、酒這幾個字,他乾脆畫了山的形狀,或以點點點代表雨滴飄落。
他認為書法和建築有共通性:「這兩者都是講求結構之美,同時掌握空間表現力,也同樣是生活轉變成的藝術表現。只是建築需要考量到使用者需求、預算和機能,但書法可以完全由創作者掌控方向。」
來源: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