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幕拉起,表演者使出混身解術展現出動物的原始本能,動物則努力模仿人類的動作。這就是馬戲團。人與動物角色互置,人類扮演動物,動物更像人類;同時,觀眾返老還童都成了孩子。
在當代藝術領域中,有著許多常規或不成文的禁忌。李小鏡不停挑戰他人設下的限制,或自己所習慣的創作模式。「馬戲團」是李小鏡的最新創作,在台北東之畫廊內,五米寬的巨幅創作,仍延續李小鏡的創作風格,大病初癒的他,從紐約回國。
他在1990年代作品,人物神情肅然,冷漠中帶有些許神經質,但近兩、三年的作品則顯得自由和輕鬆許多。「過去的作品約束較多,總是考慮光線等細節,最近的作品自由多了!」美或醜,人或獸,對李小鏡來說,彷彿沒有分明的界線,朋友在東莞開設陶瓷廠,他開始嚐試做立體雜技和馬戲造型,與魔術、超能力和特異功能做結合。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舞臺,所有男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而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扮演過好幾種角色。」他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作此次個展的註解,是隱喻,也是個人的心情告白。
定居紐約的李小鏡,他的創作首先以相機將人物拍成肖像,再把圖像輸入電腦,將眾生猶自不定的蛻變,逼出半人半獸一般的造型。李小鏡在文化學院主修西畫,畢業後赴美進修並獲藝術碩士學位。在紐約,李小鏡以美術指導起家,七十年代末期轉任攝影師。曾從事時裝及人文攝影多年,八十年代起他將攝影轉移用在藝術創作領域;九十年代興起的電腦科技使他將繪畫、攝影與創作等不同的經驗,整合為獨特的媒材。
(民生報)
在當代藝術領域中,有著許多常規或不成文的禁忌。李小鏡不停挑戰他人設下的限制,或自己所習慣的創作模式。「馬戲團」是李小鏡的最新創作,在台北東之畫廊內,五米寬的巨幅創作,仍延續李小鏡的創作風格,大病初癒的他,從紐約回國。
他在1990年代作品,人物神情肅然,冷漠中帶有些許神經質,但近兩、三年的作品則顯得自由和輕鬆許多。「過去的作品約束較多,總是考慮光線等細節,最近的作品自由多了!」美或醜,人或獸,對李小鏡來說,彷彿沒有分明的界線,朋友在東莞開設陶瓷廠,他開始嚐試做立體雜技和馬戲造型,與魔術、超能力和特異功能做結合。
「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舞臺,所有男女不過是一些演員;他們有下場的時候,也都有上場的時候,而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扮演過好幾種角色。」他引用莎士比亞的名言作此次個展的註解,是隱喻,也是個人的心情告白。
定居紐約的李小鏡,他的創作首先以相機將人物拍成肖像,再把圖像輸入電腦,將眾生猶自不定的蛻變,逼出半人半獸一般的造型。李小鏡在文化學院主修西畫,畢業後赴美進修並獲藝術碩士學位。在紐約,李小鏡以美術指導起家,七十年代末期轉任攝影師。曾從事時裝及人文攝影多年,八十年代起他將攝影轉移用在藝術創作領域;九十年代興起的電腦科技使他將繪畫、攝影與創作等不同的經驗,整合為獨特的媒材。
(民生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