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1日 星期六

杜麗娘的胸部 青春版的猥褻

看白先勇教授為蘇州崑劇院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雖覺演員生嫩、戲味不足,但對其在崑曲薪傳與如何帶領年輕觀眾進入崑曲世界的苦心孤詣,卻是深感佩服。而青春版《牡丹亭》的原班人馬,又將推出明朝高濂舊劇新排的《玉簪記》,描繪道姑與書生突破禮教禁忌的愛情故事。
看到該戲宣傳海報時,不免一陣愕然,只為道姑妙常明顯可見的胸部輪廓,不是說道姑不能有胸部(無關古代性壓抑,亦無關當代性查禁),而是說崑曲身段之美的「平胸美學」似乎已然被徹底摧毀。這愕然之感,立即強烈召喚觀看青春版《牡丹亭》時最大的尷尬:遊園驚夢的杜麗娘,胸部怎麼這麼大?
這並不是說女演員的體態是否特別健美,戲服遮不住,而是說在崑曲改革創新的努力中,哪些元素可動而增加了當代的美感經驗,哪些元素不可動,否則將嚴重破壞崑曲作為「百戲之母」的抒情寫意美學。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燈光身段唱腔實驗,甚至對用「年輕」演員才能掌握「年輕」杜麗娘與「年輕」柳夢梅的堅持(不再「虛擬化」演員年齡與角色年齡的落差)都還是在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範圍。但對戲服「合身」這件事卻不願讓步,其重點不在於病危消瘦的小姐是否可以有胸部,而在於不論是否病危消瘦,也不論是由男演員或女演員演旦角,都不應該看得見胸部線條。崑曲抒情寫意的美學,本在「虛擬」的「意」,而不在「寫實」的「真」,而其戲服形制乃是遵循參酌中國傳統服飾的基本要件,不顯現體態曲線的「蔽形」美學。
近幾年有不少針對傳統戲服改革的努力嘗試,像葉錦添為全版《長生殿》設計的全新戲服,強調將崑曲「水磨腔」的委婉細膩,轉化為戲服設計的含蓄古雅,放棄原本刺艷華麗、對比鮮明的用色,而讓「紅是棗紅,黃是明黃,黑是層次,白是淡的五彩,綠是深綠與粉綠,藍是墨藍,紫是灰紫」,做出來的舞台效果卻未必如人意(對比色改為調和色,沒了喧譁,就沒了喧譁中的蒼涼),但這種改革創新的努力重點,主要還是放在戲服的色彩配置上,而非戲服形制結構上的基本變動。
青春版《牡丹亭》就不一樣了。戲服必須要與身體之「間」留有游移飄動的空間,以至於走快步跑圓場時可以衣袂飄飄,就連優雅緩慢的身段動作,也有蓮步輕移、微風徐擺的飄逸之感。這不僅在布料材質上要講究,更在服飾形制上要用心。而一旦戲服較為合身,壓擠出戲服與身體之間的「氣」,也許視覺上較合乎現代對身體「線」條的美感,但卻失之在「露」(洩氣,漏形),讓崑曲的「雅」中竟出現了「肉慾」之感。更遑論改了合身戲服卻不改基本身段,讓原本須透過身體牽動而出的飄逸美感,因戲服合身而顯得動作過大,好似刻意賣弄(胸部之明顯不僅在於戲服合身,也在於改了戲服未改身段),就連杜麗娘一個「臥魚」,看得都讓人驚心動魄,不是擔心年輕女演員的肩膀貼不到地,而是怕她身上戲服就要蹦裂開來。

(中時電子報,作者為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