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臺南大學美術學系畢展 (台南)

以「梗」為展覽主題的國立臺南大學97級美術學系畢業美展,3月28日起至4月6日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第一、第二藝廊及南大第一藝廊盛大展出。展出作品有油畫、水墨、水彩、版畫、設計、複合媒材、媒體藝術、立體造形與空間裝置等,充分展現藝術創作的多元與創意。4月2日在文化中心舉行開幕儀式,歡迎各界藝術同好蒞臨欣賞。
「梗」,引喻著從傳統中創新的傳承精神。「梗」,一般指植物的枝莖,拆開來看則由「木」及「更」組成,象徵「木之更生」,生生不息。植物有再生的能力,每到春天萌發新枝,而盛夏時枝繁葉茂;臺南大學歷經師範、師專、師院與大學四階段,橫跨三世紀,不斷蛻變、成長,展現如植物般強韌勃發的生命力;美術系97級畢業生秉持「梗」的精神,吸納傳統滋養也擁抱前衛潮流,他們追求自由且多元的藝術風貌,經由各種創作試驗與實踐,開發藝術的可能性,期許能在分歧變異的時代中找到自我與文化的認同。
獨特的姿態不會被任何框架所侷限,熱切的活力足以同時擁抱新與舊、傳統與當代;「梗」是一場青春不斷新生、茁壯的生命與創作過程,豐富多樣的藝術學習成果,見證了南大美術系97級41位學生,4年來在師長教誨與引領下成長、茁壯。
畢業前夕,他們將四年來的藝術人文素養化為栩栩如生的作品,作為大學階段藝術學習的檢視與紀念,深信這也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里程碑。誠如活動總召陳盈如同學所說,她原本只是單純的喜歡畫畫,但在南大經過4年的薰陶,體驗了藝術應與社會及生活結合,才能展現作品的生命力和意涵,不然只是一幅畫而已。創作過程有時並不順心如意,但非常感謝老師們的指導和提攜。
南部展期一結束,他們將移往台北國父紀念館展覽,將作品介紹給北部地區的民眾,也希望藉此增廣見識,瞭解南北兩地藝術發展與創作趨勢之異同。

來源:中央社

汗水作品 (宜蘭)

曾獲國家工藝大獎的宜蘭雕刻家呂美麗,正在加緊趕工「汗水」木雕作品,它主要呈現一個放在龜裂磚牆上的毛巾,一剛一柔,象徵世人都要用毛巾擦汗,唯有汗水才能收穫,預定今年六月大功告成。
1965年出生宜蘭礁溪的呂美麗,早期從事平面廣告設計,十九年前到台北市立美術館學習雕刻後,投入木雕、黃金雕刻及琉璃創作藝術,作品主要包括鄉土、蘭花、生活、佛教與宜蘭農特產,件件巧奪天工,曾榮獲多項國家工藝獎,並應邀到中國北京等地展出,明年將到法國開展。
2000年呂美麗在宜蘭三星鄉成立一百多坪的精雕藝術館,成為重要觀光景點,為考量永續經營,日前回到礁溪老家,成立近兩百坪的精雕館和工作室。
呂美麗從前年七月開始創作的「汗水」木雕作品,以高四十公分、寬二十公分、長三十二公分的黃楊木為材料,呈現一條毛巾披在磚牆上,進度已達九成,只剩下「毛巾上的毛線」,維妙維肖、栩栩如生,預計今年六月完成,可說是「鎮館之寶」。
呂美麗說,一般民眾都用毛巾擦汗,養活一家人,取名為「汗水」主要是呈現「天下沒有不勞而獲」、「必須要有汗水才有收穫」的意境;另一個意義是強調,天下萬物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東西,都有它的重要性。

來源:中央社

林懷民獲頒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廿九日晚上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林懷民從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手中接過獎座時表示,是台灣社會的支持與託付,才造就今天的雲門,他高舉獎座,對在場二千五百位觀眾說:「謝謝台灣!」
林懷民因為「解決傳統藝術現代化的大問題;透過舞蹈把中國文化傳播到全球」而獲獎。他在現場發表感言時,特別把榮譽獻給台灣,感念雲門同仁及廣大的雲門支持者。他說,卅多年來,即使在雲門還未成熟的年代,觀眾總是買票進劇場鼓勵舞團。他感謝各行各業人士不時在街頭巷尾跟他打氣。他說,一九八八年雲門暫停後,好幾位計程車司機鼓勵他重建雲門;今年二月,大火燒掉雲門排練場後,企業界和數以千計的社會大眾來信安慰打氣,主動捐款,希望幫助雲門走出災難。林懷民說,沒有熱情的社會,雲門不可能走到全球大都市演出,成為國際重要的舞團。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是由中國新聞社、北京青年報社、明報企業及亞洲週刊及香港文匯報等十幾家華文媒體和機構共同主辦,候選名單涵蓋科學研究、公共事務、體育競技、文化藝術等領域,去年得獎人包括李安與譚盾。
今年的獲獎者還包括美國勞工部部長趙小蘭、美國NBA火箭隊隊員姚明、美國花式溜冰選手關穎珊、中國圍旗高手常昊、國際影星成龍、鞏俐、華裔科學家郝慰民、中國西藏登山隊、希望之星喬美麗;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則獲終身成就獎。林懷民是第一位在台灣工作的得獎者。

來源:時報資訊

2008年3月30日 星期日

最佳兒童讀物 本土創作4成

台北市立圖書館公布「2007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得獎好書」名單,共99冊好書上榜(含1套3冊套書),本土創作約占四成。有評審委員認為,某些兒少讀物教化意味太濃、功能性過強,讓學童視閱讀為畏途,建議功能性再降低些,回歸單純的閱讀樂趣。
好書的重視。眾多出版人和創作者的熱情和熱忱,讓書香能夠持續飄散於城市的各個角落。
出版業者則自嘲,外界將出版業評為史上「窮盲」前三大行業,但對出版人,卻是「生命的召喚」。每每遇到老讀者表示「我小時看過你們出的某某書」時,往往憂喜參半,更感未來要努力發行更多好書的重責大任。
年度好書中,文學類42冊,知識性讀物32冊,圖畫書及幼兒讀物25冊;本土創作39冊,翻譯作品60冊。以出版社來看,天下雜誌、台灣東方各有10種圖書獲選年度好書,聯合報系有7本圖書獲獎。
市圖館長曾淑賢說,近年本土創作量穩定成長,翻譯書也呈現多元化,參選書中有伊斯蘭、韓國文化等,有助開拓不同的文化視野和面向。
參選圖書的出版題材也愈廣泛,比如面對生死、探討身心障礙、新移民、老人失智、原住民傳說、罕見疾病等,反映出社會真實樣貌,尤見於圖畫書和幼兒讀物。
評審之一北投國小校長邢小萍認為,部分畫家和作者似承受頗大社會壓力,期待一本書要包含所有東西,其實好作品不寂寞,學校老師看到好讀物,都會主動設計活動、閱讀單引導學生閱讀,希望閱讀對兒童能像呼吸般自然,作者也能擁有更寬廣的創作空間。

來源:時報資訊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多媒體客家課程 哈客學院見

六堆鑼鼓聲網頁遊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哈客網路學院」最成功的一項寓教於樂的課程設計,這所網路大學創校三年多來,開發了五花八門的線上多媒體客家語言文化相關課程,期待著大家相約上網來哈客!
客委會副主任委員莊錦華告訴記者,哈客網路學院建校是為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客語學習環境,2004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開站後,至今累積開發客語教學、客家文學、兒童客家、客家音樂、客家民俗歷史、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等六大類課程,共計開設一百零三門、六百五十三點五小時課程,幫哈客網路學院的學習金字塔底部基礎打造完成,提供想學習客語的學員入門的機會。
例如,「客語教學」類課程有生活哈客100句、快樂學習客家童謠、客家俚諺語漫畫等十幾門,客家老師教你學會通用拼音後,客家話就很容易學會,再透過漫畫、寓言故事、歌謠生動展現客語的趣味與奧妙,至少「承蒙你(謝謝你)!恁仔細(很感謝)」等招呼用語有助開啟你與客家人的溝通。
其次,客家話已是成熟又完整的文學語言,可用來寫景、寫情、寫人事物,也可寫詩表達抽象曼妙意象,在「客家文學」類網路課程如現代客家小說概覽、現代客家新詩賞析、小說與台灣客家農村社會、繪畫台灣客家農村等課程,就由李喬、曾貴海、鍾鐵民、曾文忠等大師帶領學員初窺客家文學作品的美趣。
在「客家民俗歷史」主題則有客家聚落風華、客家建築采風等課程,從生活與歷史角度帶領大家看包羅萬象的客家建築特色,從老屋、夥房屋、大屋、到中國大陸的圓屋,也介紹南投水里黃屋、苗栗詹家祠、新竹橫山楊家石磚屋、桃園新屋葉氏宗祠與老屋等,使學員瞭解各地客庄的異同與客家人對建築的人文思考。
莊錦華表示,還有很多有趣課程,例如文學底子深厚的客家籍退休國小校長張秋台教的傳唱客家童謠,迴響很多;「文化創意產業」類課程也可直接學習操作,像「客家美食饗宴」課程讓大家瞭解客家飲食文化的形成與鹹、香、肥三大特殊口味與「炆」、「炒」兩大特殊烹調方法,更邀請五星級飯店名廚教學員做出兼具創意與傳統的客家美食,還可下載食譜。
在大力宣傳下,哈客網路學院開站至今已超過八十七萬人次瀏覽,會員達一萬八千五百人,訪客來自四面八方,包括全球六十三個國家的四百五十九個城市,逐年還在成長中。
哈客網路學院到今年底的績效目標,預定把製作客家語言與文化網路課程擴增為一百五十門、七百小時,莊錦華希望吸引訪客達一百五十萬人次,選修學習學員增加到三萬人,提升網站的「人氣指標」與「國際化。

來源:中央社

嬤拾荒孫賽跑 共穿一雙破鞋

看過「天堂的孩子」這部電影,很多人都是笑中帶淚的。在台灣,十一歲小桓和七十三歲陳阿嬤在嘉義市的一隅,共穿一雙破鞋,這雙鞋子,小桓穿來賽跑拿第三名,阿嬤用來一步一彎腰撿破爛,祖孫倆互相照應,一起分享學校的午餐。
「天堂的孩子」描述伊朗一對兄妹的故事,九歲阿里和妹妹體恤家庭貧困,共穿一雙鞋子上學,兩人用下課的空檔,跑來跑去換穿鞋子,阿里參加賽跑只希望拿第三名獲得獎品「一雙鞋」送給妹妹,卻意外跑到冠軍,大家為他狂喜,他卻沮喪得掉淚。

小桓出生後就由阿嬤帶大,三歲時母親跑了,前兩年有機會見到媽媽,卻不認得,以為是「阿姨」。開計程車的爸爸,由於台北的生意每況愈下,又無顏回嘉義縣鄉下老家,便舉家搬到嘉義市租屋,誰知嘉義的計程車更難營生,他只好留下年邁母親及稚子,獨自北上賺錢,但物價飛漲,他勉強養活自己,難兼顧小桓祖孫的開銷。
阿嬤拾荒為生,從垃圾堆撿到舊鞋子,就給小桓穿,她通常穿破拖鞋,一條街走過一條巷拾荒,小桓不上學的日子,她才穿小桓的布鞋撿破爛,祖孫把鞋子穿成「開口笑」,再用鐵絲補起來繼續穿。直到世界和平會嘉義分會的社工無意間得知,送新鞋子給小桓,才知道阿嬤也幾十年沒穿過新鞋了,再送一雙新鞋,阿嬤羞澀接過,捨不得穿上。

小桓念國小四年級,是賽跑健將,穿舊鞋子跑班上第三名,校長偶然察覺他的布鞋破了,送了雙鞋子給他,他跑得更賣力,也成為接力賽的強棒。
阿嬤拾荒常常有一餐沒一頓,學校發現,把午餐剩下的菜打包,小桓怕阿嬤餓著,一下課飛也似地跑回家,阿嬤有時候忘了回家,這頓午餐就留成晚餐了。
不識字、不認得路的阿嬤,只顧拿著塑膠袋子、低頭沿街撿破爛,有一次迷路,她連住址都說不出來,警察問了老半天,半猜半找,終於把她送回家,她只掛心「天黑了,小桓看不到阿嬤會擔心。」

來源:中時電子報

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有婚外情?才三過家門不入

大禹認真治水,三過家門不入,這段發生在西元前兩千多年的歷史故事,但是有大陸學者提出新論點說,大禹治水十三年,其實有了外遇對象「瑤姬」,才三過家門不入。
與易中天、于丹等名嘴齊名的中國當紅「通俗史學」名嘴紀連海,宣稱史書上曾為治水而「三過家門不入」的大禹,是因面臨外遇困擾,沒臉見妻子而避走他鄉。
現為北京師大二附中高級教師的紀連海表示,根據研究,大禹生命中還有另外一個女人──瑤姬,相傳瑤姬曾獻有治水妙法的「紅寶書」(丹玉之書)給大禹,幫助大禹治水成功。
他解釋說,「紅寶書」是「走婚」時代的定情信物,瑤姬送給大禹信物,也就是說,大禹在外治水時和瑤姬有了愛戀關係。紀連海還表示,因為在外面有女人,為了「蒙」妻子女嬌,大禹編造「巫山神女」瑤姬幫助他治水的故事。最後,他得出結論,大禹13年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除了一心治水外,是因為有「婚外情」。
這則關於大禹「婚外情」的觀點也引起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禹羌文化研究所所長謝興鵬的關注,他質疑紀連海的談話有四處疏漏,第一是關於大禹出生地,把「北川」說成「汶川」。第二是關於大禹出生,把「啟生于石」說成「禹生于石」。第三是瑤姬是炎帝的女兒,炎帝之後是黃帝,大禹是黃帝的玄孫。炎帝的女兒與大禹相隔幾百年,「婚外情人」之說純屬無稽之談。最後是把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說成是受婚外情所困,可謂對華夏先祖的褻瀆。

來源:東森新聞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伊東豐雄 深受吉本芭娜娜感動

日本當代建築大師伊東豐雄,坦言深受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說感動,從他的建築作品,也可以看出吉本芭娜娜的影響。
北美館展出《伊東豐雄:衍生的秩序》展覽,呈現他的手稿、設計案、圖像記錄,引起伊東潮。台灣出版社趁熱推出兩本伊東豐雄相關的專書,一是與展覽同名的《伊東豐雄建築論文選:衍生的秩序》,另一本則是《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十則》。
伊東豐雄一九八九年寫的一篇〈不浸泡進消費之海不會有新建築〉,收錄在《伊東豐雄建築論文選》中,提到吉本芭娜娜的出道成名作《廚房》與另一部小說《滿月》給他帶來震撼。
伊東豐雄先引述了吉本芭娜娜小說裡的篇章,對書中主角在廚房、深夜在便利商店吃東西、隨意購物、喝飲料、閒聊的日常生活情景,感到「完全不受任何牽絆」、「栩栩如生」,「人們有著完全的信任感」。
他認為吉本芭娜娜筆下的情景,描寫人們在消費社會中生活著,完全沒有仕紳的過度矜持,也沒有被消費的湍流給沖走,這種「對人們持肯定的態度,充滿了生活中之豐碩的嶄新真實。」伊東嘆道:「像吉本芭娜娜的小說那樣具體、栩栩如生而又纖細的建築是作不出來的嗎?」
交大建築研究所助理教授謝宗哲說,伊東身處日本泡沫經濟的高潮,許多建築師都宣稱要以建築作品批判消費主義,只有伊東豐雄自覺到,人類必須跳入後現代的「消費之海」,才可能游到對岸去尋找當代生活中的全新真實。
謝宗哲指出,伊東後來某些建築作品可看出受到吉本芭娜娜影響的痕跡,例如他與建築家妹尾和世合作的「東京游牧少女的包」,就宛如為吉本芭娜娜筆下纖細敏感、流浪找家的憂鬱少女量身訂做。

來源:時報資訊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藝廊設計概念店 (台北)

對於喜歡時尚流行與美學生活設計的人來說,遠赴時尚之都巴黎與亞洲流行尖端的日本東京旅行,可說是旅遊規畫的首選路線,對於隱身在表參道、青山巷弄間的藝廊、設計概念店也一定不陌生,處處可見大師級的建築作品與設計商品,為每次的旅行帶來豐富的視覺饗宴與創意發想。
而臺北近半年來這類設計感十足的概念店與藝廊也開始興起,想要來趟藝文美學的朝聖之旅,不一定得飄洋過海遠渡重洋,只要來趟隱身西門町的「Somebody」跟東區巷弄間的「白烏鴉」,細細品嘗店內不同的設計與空間,就足以讓人有恍若置身法國東京旅行的愜意享受,這兩家近半年來一東一西在臺北先後出現的白色空間,儘管有志一同選擇白色為空間基調,但一樣的白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節奏與視覺饗宴。

「Somebody」隱身在熙來攘往的西門町白色的小樓房裡有著藏不住卻刻意低調與優雅的純白色建築,隱身於花花綠綠的紋身藝術大街上,低調而內斂,不起眼的招牌上寫著「Somebody」,還有一面招牌則寫著「Having my Drink. Having my Dream」,娓娓道盡極簡略帶神祕的設計品味,在西門町細數不盡的流行元素中,還是可以找到喧鬧中的一絲靜匿與悠閒。
Somebody充滿設計師風格的複合式概念,將創意巧思與沙龍café作一完美結合,來到這兒可以融入設計師不定時變換的空間魔術,以及尋找下一個即將迸發的靈感。偎身於Somebody就像窩在時尚巴黎的巷弄藝廊,阻絕閣樓外的虛幻與浮華,少了急促的商業推銷,多了些人文氣息,從不定時陳列的原件作品中,讓人激賞原創者的創意發想,把夢想寄情於創作的延展,處處可見平凡而值得玩味的WISH emotion,就連更衣室裡都還藏有遊客可以留言許願的小紙條與塗鴉紙,可以躲在裡面許個小願望,也可以分享別人的願望與小秘密。
Somebody Gallery Cafe'獨有的30年代咖啡,細細啜飲,還有股綿密悠長的口感,光是30年代的命名就足以讓人充滿想像,略帶碳燒口味與層次鮮明的口感,搭配著金箔與榛果做成的蛋白餅和布列塔尼鹽之花做成的70%濃度的巧克力酥餅,加上窗檻灑落的光暈,闔上雙眼靜靜感受片刻的靜謐,在低調儉樸的空間裡頭,讓光陰流洩在心靈的沈澱,暫時拋空繁複的枷鎖,在Somebody Gallery Café’ 每個人都是夢想的實踐者,這裡是屬於自己的藝術光廊。
Somebody三樓是定期舉辦展覽與小活動的藝文空間,有組偌大的學生桌椅與一棵亮潔雪白的樹,是26Creative貳拾陸巷創意工作室的概念性作品;超大桌椅的設計是希望重溫兒時的童趣,以開闊的視野褪去身上的世故,重新感受單純的童趣與滿足;亮白的樹木源於「木.林.森」的符號延伸,屬於記憶典藏的概念發想,讓前後錯位和光源置換,營造出特有的神秘氛圍,消褪現實生活中過多的色彩配置,回歸原初的留白藝術。未來Somebody也將與藝文團體、學校或文化局合作,希望體現不同形式的藝文展演活動,讓藝文人士在西門町孕育出下一個希望種子。歷史與現代交錯的西門町,擁有各種文化並陳的藝術景觀,或許Somebody沒有顯目的招牌,容易讓人擦肩而過,下次來到西門町,不妨造訪這間培育夢想的小白屋,品味不一樣的人生閱歷,在這兒盡情當個夢想家。
「白烏鴉」坐落在時尚東區的靜巷內精緻雅潔的空間有股引人目光卻暗藏恰到好處的距離感
在外遠看有點距離,入內閒逛卻有著博物館特展SHOP的氣氛,繼富邦粉樂町之後,白烏鴉的展覽巧妙的利用空間推出「動物密碼-沒有生命的動物園」。善於讓展覽與生活美學相容的白烏鴉,不用隔間、更不會用做作的展具把設計作品裝置得高高在上,總以自然舒服的方式,讓人想要輕易靠近卻自然懂得保持距離,這種巧妙的距離感,讓人對於藝術與作品多了更多好奇,也多了更多尊重。
除了「舒服」還是「舒服」,不論是作品還是空間,就連置身在白烏鴉裡的音樂,都讓人舒服自在,連特別推薦的音樂CD也用了各種「精準形容詞」來標示,舒服的、寧靜的、昂揚輕快的…。 白烏鴉蒐羅了不少國外設計師的作品,不需大老遠跑到北歐、東京或曼谷,視覺動線可及的處處,盡是時尚雜誌上才會出現的設計物實體。

Somebody│Gallery、Shop、Café’&TeaPLACE:
臺北市西寧南路131號2-3樓TEL:02-2311-2371

白烏鴉│Gallery、ShopPLACE:
臺北市敦化南路1段161巷13號TEL:02-2711-2947

來源:中央社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獨立書店 非獨不可

「因為不願意看見我所珍重的東西在主流市場裡消失,所以,我們繼續守著自己的書店。」這是許多獨立書店老闆的心聲,也是這個信念,讓他們在大型連鎖書業的夾縫中另闢生路,堅持小眾的精神,開創不同型態的閱讀。

 ■五家書店先發結盟
正當誠品書店與出版商的談判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幾家獨立書店也在此時悄悄串連,準備攜手迎向書市的巨大變動。今年2月,率先結盟的5家書店先以《非獨不可-獨立書店大小事電子報》共同發聲,創刊初期內容以串連各家店長手札、活動訊息為主,除了向讀者宣傳書店,也希望號召更多獨立書店加入,推動更大規模的聯盟正式成立。
獨立書店談結盟,這不是頭一遭。台北公館周邊書店的「溫羅汀」(溫州街、羅斯福路與汀州路)聯盟就是前例,不同的是,這次合作的書店分佈更廣,從北到南涵蓋了台北淡水的「有河book」、永和「小小書房」、竹北「草葉集」、台中「東海書苑」,以及嘉義「洪雅書房」。
相對於溫羅汀是集合同一區域裡的書店,彼此同質性較高,這5家書店的風格、訴求和經營方式則大不相同,如「洪雅」的社運色彩鮮明,「有河」是結合淡水河景的風景書店,「小小」和「東海」分以文學和人文類的選書品味為號召,「草葉集」則採書店和飲食的複合式經營,實踐完整的生活概念。他們均認為「獨立書店最可貴的地方,就是不受集體市場的約束」,所以在聯盟中保持各自獨特性,是他們最初也最重要的共識。

 ■要好賣的書,還是賣好書?
一個人很孤獨,但一群人就能互相取暖,這是小書店期待結盟的初衷。面對大型連鎖書店的壓力,獨立書店的處境如何?面對出版業,大家的想法是什麼?每家店生存下來的方法又是什麼?為了解這些狀況,小小書房主人劉虹風行腳拜訪其他獨立書店,大家也熱絡地分享經驗、訊息和人際網絡,東海書苑剛好擬了一份成立聯盟的企畫案,預計向相關政府單位申請補助,希望讓聯盟能有資金實際運作下去。
企畫案中規劃了聯盟的長程運作方向,最初的宣傳階段,主要為建立共同網站、合作舉辦活動;接下來是整合物流,也就是架設一個向出版商統一訂書的網路平台,以節省每家書店重複的人力、減少因訂量太少而被忽略的情況;最終階段則是遠大的願景,即走向出版,從被動選書的書店角色,成為創造好書的出版單位。
不論企畫案是否通過申請,聯盟勢在必行,在即將到來的出版大變局中,獨立書店不願在這個時間點、這個議題中缺席--自從金石堂、誠品接連向出版商祭出強勢的談判條件,對台灣整體書市的衝擊正在擴散,誠品將「月結制」改「寄售制」後,影響出版商必須出版更好賣的書才能平衡收支。擁抱暢銷書的同時,小眾、冷門的書消失得更快,「你無法想像我們的憂慮是,沒有好書可以賣。」劉虹風說。獨立書店代表的是有主題、重創意的書店,「適合我們的書在哪裡?」他們同聲問。劉虹風積極表示:「結合力量大,我們希望讓出版社更注意我們的存在,希望出版界在整合時,不只配合連鎖書業的方向調整腳步,也可以試著把獨立小書店納進變動的考慮範疇裡。」

 ■凝聚小眾的力量
連鎖書業為了獲得最大市場,必然只能顧及大眾需求,而獨立書店則守著小眾書群,為社會保留多元的聲音。「如果社會上只有暢銷書,大家都讀一樣的書;被養出來的人也會是一模一樣的,而小眾則是一股違反既定邏輯的、突破的力量。」東海書苑創辦人廖英良說,因此獨立書店的存在,也能支持出版社不要放棄非主流的好書。
活躍於南台灣的洪雅書店主人余國信則強調,獨立書店的進書或賣書,是認同大於利益考量,「資本主義的方法雖然可以賺大錢、擴大企業,但是沒有人情味,而我希望回歸情感和合作,因為情感才是長長久久的。」
草葉集主人Only所看重的還有實體空間的存在,「即使網路書店崛起,人還是需要和另一個人接觸,所以實體書店仍有其意義,獨立書店則是把個人特色更鮮明地保留下來。」有河book為了和城市裡的連鎖書店有所區隔,創造了有河水流過的風景,店內也打造成悠閒、浪漫的地中海風情。
不同於過去街角可見的「賣書兼賣文具」的傳統書店,獨立書店不只為買賣營生,更用心於閱讀空間的經營,以尋求書友的認同感,這正是新型獨立書店的特色。「獨立書店能不能活?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以什麼形式活下去。」為了往積極面「活下去」,並開發出更多創新的出路,聯盟,想必是美好的開始。

來源:時報資訊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台灣新寫實主義文學 年輕崛起

民國七十年代前後,由鄉土文學帶頭的寫實主義風靡,作家黃春明、王禎和、陳映真等描述農村面貌與小人物,呈現本土關懷。鄉土寫實小說沉寂多年後,近兩年又出現不少新生代小說家,以台灣農村、邊陲鄉鎮為主題創作,文壇前輩東年、李昂以「台灣新寫實主義文學」形容這波風潮。
東年表示,早在二○○一年他就觀察到新生代作家有這個傾向,直到二○○七年最蓬勃,不但多位青年小說家發展出這樣的寫作類型,就連文學徵文比賽也見到大量以此為題材的作品,這股「台灣新寫實」儼然成形。
東年指出,有這個潮流形成,很可能是年輕世代對當前都會生活的貧脊有所感,轉向找尋自己家鄉或是農村生活,回到最能激起自己感受的題材上。
七十年代的鄉土寫實讓現代讀者感到疏離,主要在於那份歷史包袱的沉重。新一代的「台灣新寫實」小說,仍然強調生活的真誠以及現實的無奈,但與當下生活較為貼近。「這些年輕作家最可貴的地方,是他們免於特定的意識形態,真正面對自己的當代,讓文學重新回歸與生活結合的本質。」東年說,當時的鄉土寫實文學,出發點也在於文學與土地、生活的結合,但是發展到後來與政治的結合太深。
作家黃春明談到新一代作家的「台灣新寫實」現象時說:「我羨幕這些作家,他們是如此自由、眼界開闊。」「過去我們寫鄉土,是因為我們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稱讚後輩的敏銳:「但現在年輕人面對的物質生活誘惑又發達,要關注生活周遭的細節不容易,尤其是不起眼的人事物。換成是我,可能看不到,也寫不出來。」不過,評論家南方朔則傾向以「地誌風土文學」這個詞,代替「新寫實主義」與「新鄉土」文學,來指涉青年寫手的創作。原因是:「哪一部偉大的小說,不是鄉土文學呢?」
南方朔表示,當年的「鄉土」題材,越寫越窄走入瓶頸,無法獲得共鳴。如今年輕作家以全新的、自由活潑的視野,拋去懷舊、耽溺於時代悲劇的包袱,將「鄉土」、「現實社會」裡的人物解放出來,更為生活化,並且可親。

這波「台灣新寫實主義文學」風潮中的代表性青年小說家,包括伊格言、甘耀明、王聰威、童偉格、張耀升、李崇建等人。他們常在創作中以農村或是社會邊陲城鎮的小人物生活作為題材,近來更是常被稱為「新寫實」或「新鄉土」小說家。
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甘耀明,一九七二年生於苗栗縣獅潭鄉的客家農家。他的首部小說集《神秘列車》裡一篇<伯公討妾>,大量運用客家方言與習俗,刻畫客家庄傳統敬拜的土地公「伯公」,迎娶大陸妾神入廟的細節,詼諧諷喻,贏得前輩作家一致激賞。
而棄醫從文、卅一歲的伊格言,他的成名作《甕中人》是三篇以甕為名的故事,穿插交織著觀落陰、白色恐怖、日治時期台日聯姻、王船祭、撿骨等橫跨年代的台灣常民生活經驗。
同樣卅一歲的童偉格,出身台灣東北海岸的礦區,他以瀕臨廢棄的山村為題材,寫出短篇合集《王考》、長篇小說《無傷時代》,被認為開創了台灣前所未見的「荒村小說」體裁。
唯一的「五年級生」李崇建,他的作品〈上邪!〉、〈泥水匠之歌〉、〈日本姨婆〉等,對從鄉村到城市打拚而墮落的邊緣人寄予同情,也融合了新世代對老舊時代的觀看與想像。
作家張耀升的小說《縫》,描寫數十年如一日的西服店、轉不停發出聲響的傳統縫紉機。
儘管這些作家常被稱為「新寫實」作家,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對這種歸類與封號頗為冷感,沒有太多認同,也不甚在意。
甘耀明表示,不管文學評論者怎麼看,他都不會產生沉重的使命感:「作家應該都是在寫屬於自己的鄉土、自己的現實與真實吧?」他會繼續寫客家文化,但不會感到「拘謹」,他希望文學創作能完全沒有框架。
伊格言則坦承自己有結合現代主義與鄉土文學的強烈企圖:「我希望藉此深化我的作品。」他的文學理想是,將鄉土文學的質樸純粹,滲透揉入形而上的人生或哲學命題,既寫實、貼近社會,又充滿理想。

來源:時報資訊,中時電子報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台藝大 老建物穿新衣 (新北)


台灣藝術大學以舊空間重新改建的藝術博物館,將於下週一正式開幕,這個被台藝大校長黃光男視為提升學術並建構國際文化交流平台的博物館,難免被拿來與北藝大的關渡美術館比一比,黃光男倒是打了個有趣的比方,「展覽空間比歷史博物館還大。」
比較史博館的規模,自然是因為黃光男先前擔任史博館館長的背景,當初他在史博館力推南海學園博物館區的壯志未竟,到了台藝大,倒是完成了以藝術教育為圓心的大學博物館願景,因為黃光男深信博物館專業有助於藝術大學特色的凝塑。
舊空間新設計,全棟建築以玻璃帷幕外觀象徵封存台藝五十餘年的藝術成就,一樓規畫有商店、咖啡館、藝術市集與行政辦公室。二、三樓為展覽空間,除特別策展,也將展出台藝典藏品,內容如美術學系留校作品159件;舞蹈學系東方服裝471件、西方服裝約240件、雷與鼓的對話服裝10件;戲劇學系劇服與道具約計104件等。
也有知名藝術家或蒐藏家如王度、陳得仁、傅狷夫、李奇茂、朱一雄、李猷等人捐贈的文物或藝術作品。
除加強教育推廣,該博物館也將致力於與社區互動學習,及與臨近各級學校分享大學博物館的藝術教學資源。隨藝博館開幕將推出四項展覽,分別有「台藝映像」、「王度先生文物捐贈展」、「陳得仁先生文物捐贈展」及「台藝典藏特展」。

歷經兩年改造,台灣藝術大學用了四十多年的舊行政大樓,搖身變現代感博物館「OUR MUSEUM 」,廿四日開幕,未來將展出名導演李安等傑出校友的相關文物。
台藝大校長黃光男表示,台藝大舊行政大樓原本是紅磚砌成的老式建築,已接近使用年限,校方為設置博物館,委由建築師楊啟鉉再造舊建築。這位曾為故宮設計「大觀」、「德藝百年」等特展展場的年輕建築師,決定採玻璃帷幕封存全棟建築,像「包禮物」一般,保護並控制館內的環境,讓這棟建築不但擁有現代感的超炫外觀,且能維持在最佳狀態至少十年以上。
耗資二千多萬元改造,總面積七百坪,一樓設有咖啡座及藝術市集,展售台藝大自行開發的文創商品;二、三樓展廳以移動式展板彈性隔間,地板為後現代感十足的清水泥,自然光透過玻璃帷幕,環境非常宜人。
台藝大並對外募集近兩千件典藏品,含:傅狷夫捐贈的書法六十幅、李奇茂捐印材卅一件、知名收藏家王度捐出七十四件傳統家具、陳得仁捐贈史前文物廿餘箱。

來源:自由時報,聯合新聞網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張耀煌的眾生相 (台北)

台灣蜜納國際集團董事長張耀煌不僅代理愛馬仕香水、Sisley、日本象印等知名品牌,也是一位藝術家,每天晚上固定作畫兩小時,出國行李中也一定帶著畫具,還把商場中大老闆的表情也給畫下來,最近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個展,展出上百幅畫作「眾生相」。
畫齡超過四十年的張耀煌說,小時候老師教ㄅㄆㄇ,他「不知道哪一個腦不發達,聽不懂」,就在紙上塗鴉,老是因為全校最後一名挨打、被責罵,畫畫就是他唯一的安慰。
經歷數十年商場生涯的磨練,張耀煌再忙也會空出時間,每天堅持晚上9時至11時一定在家中畫室作畫,「畫畫就像是寫日記」。張耀煌說,他不打牌、不看電視,就以畫筆宣洩心中的喜怒哀樂,而且不賣畫只展覽。就連出國,張耀煌也會帶著整套畫具,每天晚上、以及早餐時間都待在房間裡畫圖。
以水墨、壓克力為素材,他喜好採取佛學與禪修的命題,以一系列「冥想」與「凝視」觀者的人物肖像最具特色,包含佛陀、高僧、羅漢以及眾生等,著重於眼神裡傳達的智慧。
有兩幅水墨創作的「凝視系列」,好萊塢大明星布萊德彼特曾看過且相當感興趣,花了二十分鐘,直問張耀煌關於畫作的意涵。有五張關於猴子、貓等畫作,則是出自張耀煌商場上跟大老闆打交道的經驗,把他們談生意時生氣、吹鬍子瞪眼等表情全都畫下來,「我每次看了都會偷笑」,張耀煌笑說。

來源:聯合新聞網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德飛行員擊落《小王子》作者

一九四四年七月卅一日,《小王子》的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在一次法軍偵察飛行任務中,謎一般地消失,而今過了六十三年,一位在二戰期間擔任德國戰鬥機的飛行員坦承,自己就是當年開槍擊落聖修伯里所駕飛機的「凶手」,並為此抱憾終生。
現年八十八歲的霍斯特.李伯表示,當年他若知道對方就是他最欣賞的作者之一,絕對不會開火擊落聖修伯里所駕的雙引擎洛克希德P-38閃電式戰鬥機,該機殘骸二○○四年在法國馬賽外海被尋獲。
李伯說:「聖修伯里對天空的描述、飛行員的想法與感受,筆鋒一流,讓人讚賞。他的作品啟蒙許多後進走上飛行員這條路。」
聖修伯里集飛行員、作家、發明家等多重角色於一身,一九四三年創作出版的小說《小王子》迄今翻譯成一百多種語言,躍居全球歷來五十大暢銷書之一。
一九四四年七月卅一日,聖修伯里駕駛飛機進行偵察任務,從北非飛越當時仍是由德軍佔領的法國南部地區時,飛機失蹤,年僅四十四歲的聖修伯里從此下落不明。
一九九八年漁民在馬賽外海發現刻有聖修伯里字樣的手鍊,二○○四年法國潛水員旺萊爾在馬賽外海發現P-38機殘骸,在法國當局協助下進行打撈。旺萊爾更抽絲剝繭循線追蹤當時擊落P-38的可能凶手。
結果循線找到李伯,李伯並未掩飾,直言他就是擊落偶像的凶手。他說:「你們可以停止找人了,我就是那個開火擊落聖修伯里的人。但我當時瞄準的對象是敵機,而非我認識的人。」
李伯說,當時他在法國東南部看到一架P-38,沿著土倫外海飛往馬賽,但對方竟單機出任務,並無支援或掩護。該機飛行高度僅六千英尺,似乎不在乎自己安危,飛得漫不經心,好似在享受。
他說:「對方無視我的存在,我心想『好小子,你不躲,我就開砲射你。』他飛在我下面,我看清他的識別牌後,掉頭飛到他後面,發射砲彈將之擊落。事後有人告訴我,死者八九不離十是聖修伯里,我懊悔不已,罵自己簡直是造孽。」
李伯戰時共擊落廿八架戰機,除役後擔任廣播電台體育記者。他的訪談與心情轉折均收錄在預計廿日出版的新書《聖修伯里的最後祕密》。

來源:時報資訊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房屋出售:非地球人,歡迎!

座落在美國Signal山腰,靠近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Chattanooga),一座全白的「太空飛碟屋」要拍賣,外型相當亮眼,標榜著「房屋出售:非地球人歡迎!」
此房舍的外型被設計的就像太空飛碟,這是1970年所建造的。這家柯蒂斯W. King營造公司,以建造住家為主要業務,當時對於蓋這間飛碟屋的回憶,他說:「那真是一次很奇特的經驗。」
最初這種飛碟造型設計,是芬蘭建築師Matti Suuronen於1968年設計建造完成。這房子擁有全白色的摩登造型外,房屋設備:對外有四方型的窗戶,有照明設備,有六支支柱房身柱腳,還有按鈕式電動的對外樓梯。大三房設計,有兩間浴室(有浴缸的那種),有弧形的酒吧對於居住機能來說,整體設計是完整的!
有人開價10萬美元,對「太空飛碟屋」有興趣的人還真不少,最後拍賣得$135,000(約新台幣4,180,300元),短期內,飛碟屋不會飛走,有機會到田納西的查塔努加(Chattanooga)時,可以順路去逛逛。

來源:美聯社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M型社會

M 型化的未來(一)上班族的新名字:窮人

◎M 型化已經不是趨勢,而是事實
10月份從上海回台北的飛機上,隨手拿起報紙卻看見這則新聞:「台北長庚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今天開幕,寬敞空間加原木竹子裝潢風格,猶如置身五星級飯店,注重隱私的個人候診室還能防狗仔偷拍。」
台灣實施多年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對於美容方面的醫療是不給付的,到美容醫學中心看診的人全部都要自己花錢,而且是花大錢。醫院準備了40多名美容醫學專家來伺候這些有錢人。
我的第一個反應:「有錢人怎麼會多到這種程度?」多到醫院可以成立大規模的醫學中心,動用40個高級人力來應付。醫院的裝潢達到五星級,如果來看診的有錢人零零星星不夠多,這些投資根本無法回收。
這則新聞只是開始,沒想到這趟從上海回台北的七天旅程,讓我對台灣嚴重「M 型化」的現象感到深深震撼。「M 型化」是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05年所提出,主要說明中產階級消失,貧富兩級化的現象。
我們一直以為,趨勢大師所講的話可能要等個10年以上才會發生。沒想到英國經濟學人在去年年底的封面故事就以「Rich man, poor man 」的標題探討這個現象,更沒想到這個「趨勢」已經變成了「生活」。
中產階級逐漸消失,朝向兩端移動,要嘛就加入有錢人的陣營,要嘛就加入窮人的陣營。就好像M 這個字母一樣,中間凹陷而兩端突起。這樣的未來,任何人都無法避免。

◎中產階級你已經是窮人
生活在台灣的你,想必對於類似新聞不陌生:「某百貨公司推出百萬元限量首飾,幾小時內銷售一空」;「某種美容/減肥新產品,幾萬元的售價大受歡迎」。這類新聞不斷,代表有錢人的人數已達規模。
同時,你的生活體驗卻是物價不斷飛漲,只有薪水沒漲。台灣行政院公布的物價指數基本上人人知道那是騙小孩的。而以前不生小孩是因為瀟灑,現在不生小孩是因為養不起。
這波「新窮人」及「新富人」,與你傳統中對於富人和窮人的想像有很大不同。窮人並不是傳統的「衣衫襤褸,流落街頭,三餐不繼」。簡單來說,在M 型化社會裡,上班族就是窮人。
如果您正在看這篇文章,那麼你有極高的機率是新窮人。因為,未來的網際網路正是給窮人用的,是窮人聚集的地方,網站經營者的目的是滿足窮人所需。
新窮人與新富人會對立,導致革命嗎?如果你這麼問,表示你對「窮人」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新窮人是從中產階級形成,而中產階級向來是最安定最膽小的一群,因此不會發生流血革命。
大前研一在面對採訪時說:「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四十歲左右,過了這個尖峰,便鮮有機會升官或加薪。你也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

◎不太一樣的新富階級

既然「新窮人」的概念不同於以往,那「新富人」的概念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他們並不是「財大氣粗,腦滿腸肥,一擲千金」的土豪(當然也有啦)。既然是中產階級轉變成的富人,氣質也似有不同。
這些人是勇於創業者,勇於投資者。多年以前的科技產業(以及週邊產業)造就了一批新富豪,他們並不是家產/地產上億的金字塔頂端的極有錢人,但是其資產足以支持他不用上班。
這批人過的不是酒池肉林以及香車美女的生活。他們每天騎自行車一小時進自己的公司去聽專業經理人營運報告,為的是身體健康,那輛自行車卻價值台幣20萬。
晚上吃一餐飯台幣上萬元,沒有鮑魚魚翅沒有異獸珍饈,只因為食物的材料全部沒有農藥,新鮮,產地直送。別以為這種人的家產上億,他們的收入每年可能僅達數千萬元而已。
他們為什麼不去開名車去跟影星搞誹聞?如果你這麼問,那表示你對「富人」的概念還停留在過去。事實上新富人是從中產階級形成,他們沒有有錢到那種程度,而彰顯品味的方式也不一樣。
何以大前研一說,(新窮人)的加薪高峰期是40歲?因為這批新富人很懂得經營事業,他們會找更年輕更有活力創意的人來取代你。你面對的將是數倍於以往的競爭壓力,繼續坐在辦公桌前就是等死。

M 型化的未來(二)新富人的可能性:創業

◎如果不用上班,你想幹什麼?
「我不能停止上班,每個月的生活總是要應付的」甲先生在面對邀請他創業的同學時,蹦出這句話。這也算不上真正的創業,但至少他開始有機會為自己工作。他在猶豫著,風險有多高。
「你一年的生活費用需要多少?我借你,不用利息」同學說。他一下子愣住了,他的年收入約台幣百來萬,如果一年不上班而且借貸來的錢讓他暫時生活無虞,那他在憂慮的是什麼?
看他沉默不語,同學接著問:「難道憑你甲先生的能力,一輩子還不起我這百來萬?」甲先生想著,這是標準激將法。然而,這個問題並沒有錯。百來萬不多,很多人都有機會跟銀行借到。
對於還不到40歲的甲先生來說,他的收入水準在台灣上班族中是相當令人豔羨。然而,在M 型化社會的趨勢下,跟他有相同收入水準的上班族只能稱為小康,勉強能應付物價上漲的速度而已。
當M 型化社會來臨,中產階級逐漸消失,他可能會成為僅存的少數中產階級。然而,他要變成新窮人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40歲的大限將至,他的薪水以及頭銜還能有多少上漲空間?
如果無法躋身新富人之列,40歲以後變成新窮人的機會將大大增加。甲先生的震撼在於,他從來沒想過:「如果有一天我只需要為自己工作時,我想做什麼?」

◎服務新富人,服務新窮人
如果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不用上班,上班族會非常爽,覺得放假真好。然而,如果連續三個月早上醒來都發現不用上班呢?如果是連續一年呢?慌亂了吧?怪了,你不是最痛恨上班嗎?
我們看著父母親那一輩上班上了幾十年,或者開店經營小生意幾十年,總能安穩退休還有點積蓄,總以為我們這樣上班下去也一樣。然而,時代在變,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在M 型化社會下想要躋身新富人之列,每個上班族首先要問自己而且不斷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只需要為自己工作時,我想做什麼?」你必須在別人請你離開以前找到答案,如此,你就可以主動離開。
這是一場跟時間賽跑的競賽,40歲以前你必須累積足夠的個人資本。上班族兼營副業的人越來越多。電視報導某上班族利用業餘時間經營網拍月入數十萬的新聞,想必你不太陌生。
如何開始自己的事業?相信每個人的方法都不同。在M 型化社會下,有兩個大方向可以協助你思考,擺脫宿命而翻身進入新富人的群體。那就是1)服務新富人;2)服務新窮人。
要注意新富人以及新窮人兩大群體,跟傳統富人及傳統窮人的不同。當你從思考上述兩大方向開始自己的事業時,你只要想著這兩批人原先都是中產階級或者上班族就對了。

◎中產階級市場的消失
還記得台北長庚醫院準備了40名美容醫學專家來伺候有錢人嗎?那40人是標準的學有專精的中產階級,將來就是靠著服務富人而有機會致富。
台灣的豪宅市場交易熱絡,想必你從新聞上也不斷看到。跟隨著豪宅市場的發展,連帶的讓室內設計行業也大為發達。在M 型化的趨勢下,很多室內設計師已經改成專門承接豪宅設計的案子。
「中產階級付不起設計的錢,設計師多淪為監工或者代為採購家具的角色,誰也不願意」一個設計界大師這麼說。他口中的中產階級,其實是收入也還不錯的副總階級,月收入起碼有台幣10萬元以上。
多年前這批人還能過著品味生活,現在他們迫於物價飛漲,已經節約裝潢費用,僅能過著小康生活。在M 型化社會中,這批人是真正的中產階級,人數非常少。而不到這個生活水準的,稱為新窮人。
室內設計師直接放棄這個市場而專攻新富人市場,非常合理。同時,設計精美的便宜家具卻在DIY 市場上流行。消費者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回家動手布置,也可以很有品味。
這就是服務新窮人。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人人都有,如果你能以合理的價格幫新窮人也偶而偷窺或者體驗一下富豪生活,你也能致富。畢竟新窮人與傳統窮人是不一樣的,他們還能消費。

M 型化的未來(三)創業者難過此關:通路

◎新窮人還有什麼武器
兩手空空想要靠什麼來開始自己的事業?就算上班族有心想脫離新窮人的宿命,看起來也是困難重重。然而不要忘了,在M 型化社會開頭的當下,有一批新富人正是從傳統上班族變身而成。
這是為什麼貧富形成兩極的M 型化社會,在揭示「富人數量的規模化」以及「窮人數量的規模化」以後,不會造成無產階級革命。因為,現在有錢的這批人以前也是普通上班族。他行,你為什麼不行?
然而,有錢人一般來說會越來越有錢,這是資本的力量。這也造成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窮人難以跨越的競爭障礙。我們得回來看看,窮人還有什麼可用武器及可鑽營方向。
我們看到了幾個重點:
1)天賦。極為公平的自然優勢。比如說,歌唱得好不好跟有沒有錢是無關的。當然,必須透過資本的包裝才能讓草根歌手變成天王,但是最起碼資本家願意坐下來跟你談,生意。
由於大家一起從上班族變成新窮人,廣大的新窮人突然對草根出身沒有華麗包裝的歌手產生極端好感。超級星光大道在台灣的成功就是基於這樣的時代氛圍,這與大陸超級女聲的成功其社會背景並不盡相同。
「草根出身」本身就可成為武器。新富人所欣賞的趣味跟新窮人的必然不相同。取得廣大新窮人的支持,是你跟新富人談判的籌碼。超級星光大道的草根歌手,現在資本家不是要幫他們出唱片了嗎?

◎不求暴富,穩定打敗物價上漲即可
2)
關係。這是類似於天賦的自然優勢,你跟誰誰誰從小是死忠兼換帖的兄弟,雖然你無法預知他居然會一夕暴富,但是靠著跟他的關係,跑跑腿打打工,賺錢的油水少不了你的。
如果沒有這種關係又當如何?無妨,東方民族是很講關係的,沒關係就想辦法搞關係。這種鑽營方式要賺的是仲介者(Broker)佣金,靠著服務資本家賺錢。
3)技能。沒有天賦優勢也無良好人脈的,就是靠後天修鍊。修鍊也是有方向的,還記得「服務新富人,服務新窮人」概念嗎?你的技能就是要服務這兩種人的。
在夜市裡頭擺小吃攤賣小吃月入數十萬元的新聞報導,想必你也不陌生,這就是服務廣大新貧階級的驚人威力。那40個鑽研美容醫學的博士碩士,最後應聘進入台北長庚醫院去服務新富階級。
此外,投資工具滿天飛,上班族靠著投資及謹慎理財致富的新聞,相信你也看過。他們不求暴富,只求投資報酬率高於物價上漲,就有機會逐步向新富階級靠攏。連續靠攏個10年,成果就非常可觀。
4)創意。這也是可以後天鍛鍊的能力。幾個學生合夥在鬧區開主題餐館販賣創意料理,新聞屢屢可見。大創意並非常有,當創意做大後總會面臨資本家競爭,因此只能靠不斷創意賺取時機財。

◎英雄難過通路關
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大缸,新富人和新窮人共存。當你挖空心思想著要創業時,新富人也一樣四處狩獵賺錢機會。他們雇用跟你一樣的新貧階級幫他們出謀策畫,賺廣大新貧階級的錢。
資本家手上的競爭武器雖說是資本,但最常以「壟斷通路」的型態出現。舉例來說,你想錄唱片你想寫書都不是困難的事。然而,你想「出」唱片你想「出」書,卻發現缺乏資本時,根本舖送不到通路上。
就是這樣,讓草根歌手的好歌喉無用武之地,讓好作家的文筆接觸不到讀者,讓身懷絕藝的小吃攤師傅沒地方擺攤,讓搞創意料理的大學生只能在人潮稀少的地方開店,讓沒有關係的人做不了生意。
而好唱片以及好書就算鋪送到了通路上面,往往也因為缺乏宣傳最後草草下架。總之,兩手空空的上班族,在「研發」「生產」「銷售」「宣傳」四個環節,在後兩者會遭遇到最大的困難。
如果你的產品好,掌握通路的資本家會願意跟你談。但是銷售後進入你口袋裡的錢可能不如想像。找到好通路,絕對是新貧接級創業者必須要做的功課。幸好,在這個年代裡有網際網路。
這是通往大量新貧階級的通路及宣傳管道,直接面對消費者可擺脫資本家對通路的控制。然而,為什麼說是新貧階級?因為在M 型社會下,窮人過線上生活,富人過線下生活,在網際網路上你只能遇到窮人。

M 型化的未來(四)富人窮人大不同:思維

◎「加法的邏輯」與「減法的邏輯」
「新富人與新窮人的思維並不相同」,台灣前三大旅行社的副總這麼說。我們相遇在北京一間餐館,卻談著台灣旅遊市場的變化,旅遊業可以說是最早感受到台灣M 型化社會發展的產業之一。
這個旅行社前一陣子舉辦了豪華郵輪之旅,試圖吸引新富階級報名參加。一開始打出廣告訴求:「現在報名可享受折價台幣5000元」,報名者寥寥無幾。
緊急調整策略,將訴求改為「現在報名可享受免費升等陽台艙」,結果出團說明會參加者爆滿,20個VIP 名額現場銷售一空。(一般郵輪之旅中,海景陽台艙房景觀最佳,是較貴的艙房)
「有錢人並不怕花錢,你跟他講有多少折扣他沒興趣」,這位副總說。出團說明會來參加者不少有人是口袋裡現金滿滿,就是要來看你的旅遊行程怎麼樣能說到讓他爽,他當場就願意掏錢。
新富階級的思考邏輯是「加法的邏輯」,他們考慮的並不是「我能以多低的價格拿到這個東西」(這個稱為減法的邏輯),而是「如果我要花這樣的錢,能產生多少更大的效益」。
新貧階級(上班族)的思維邏輯是「減法的邏輯」。「大減價,大折扣,買一千送一百」的廣告訴求對於新貧階級的吸引力遠大於新富階級。

◎消費習慣與理財習慣
思維邏輯的不同,造成消費習慣乃至於財富管理習慣的不同,也決定了網際網路上面到底能提供什麼服務,以及誰在用。猜猜看網際網路上的購物比價服務是誰在用的?
筆者身為新貧階級,最典型的購物行為以買手機為例,是去各大購物網站比較價格,誰便宜就跟誰買。信用卡分期付款頗讓人心動,腦袋裡會不斷說服自己:「每個月只要台幣一千二耶!」
在台灣,有的網路購物業者走出商品自有品牌的路,倖免於新貧階級比價購物習慣的殺傷力,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價格沒得比。然而他們賣的商品依然是低價的,打折促銷也從沒停過。
為什麼參加豪華郵輪之旅的新富階級要用現金支付旅遊費用?一方面因為豪華郵輪之旅費用昂貴,線上信用卡刷卡對商家來說風險很高,一方面也因為新富階級的財富管理習慣。
他們知道透支消費的可怕,使用信用卡之類的工具支付,會在不知不覺之間花掉未來的財富,而使用現金支付會讓財務狀況得以控制。當這種思維成為習慣時,就踏出累積財富的第一步。
有朋友問,「有錢人不使用網際網路是否有相關研究或報導?」正確來說應該是新富階級使用網際網路的方式與新貧階級(上班族)並不相同。由於思維邏輯不同,導致網際網路只佔他們生活中很小一部份。

◎交易的場合需要精心布置
在網站上看到「填問卷抽大獎」對你來說可能是家常便飯,有時會送手機,送電腦等,手筆大一點的可能送汽車送黃金。猜猜看是誰在參與這種活動,並填了問卷?
這可能是「有錢人不使用網際網路並沒有相關研究或報導」的原因,連問卷都送不到這群人手上。這跟社會福利彩卷購買者多數是窮人的原理一樣,渴望一夕暴富及大獎天上掉下來的,永遠是窮人。
我們在網際網路上要怎麼做,才能賺到新富階級的錢?思考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滿足新貧階級「減法的邏輯」的網站經營者,不可避免被「全台最低價」大帽子壓得喘不過氣來。
「全台最便宜」永遠只有一家,「貴得有道理」卻可以有很多。認識新富階級「加法的邏輯」是重要第一步。這種認識對現狀幫助有限,因為新富階級花在線上的時間較少,他們大部分過線下生活。
主要原因可能是新富階級的信任感缺乏以及網站的價值感低落。如果這群人寧可拿大把現鈔到現場聽取豪華郵輪之旅的說明會,我們很難期待他信任一個促銷網頁就當場下單。
虛擬與實體結合可能是必要手段,交易的場合需要精心布置。這點在網際網路上較難做到。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免費網路遊戲賺的就是有錢人的錢。虛擬場所如果能將價值感展現,新富階級掏錢也很乾脆。
新貧階級的錢該怎麼賺,我們都清楚。除了促銷商品能打動我們,販賣能讓我們翻身進入新富階級的工具(或者,夢),都能讓我們毫不猶豫一口吞下去,儘管那可能不是真的。

如果這系列文章讓你感覺到不舒服,那很抱歉了。有幾個讀者寫信來質問我是站在M 型社會的哪個階層來看待新窮人,很妙。我的回答是:我一天泡在網上的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那是窮到不能再窮了。
還有讀者指責我歌頌有錢人,並留下台灣幾個科技大廠裁員的新聞,也很妙。如果歌頌有錢人能讓我突然暴富,可能還蠻讓人心動;至於被裁員者,你該不會指望我這個新貧階級去救他們吧?
我所能做的事情,是將自己揣摩出來的致富之道寫下,因此首先了解窮人與富人的不同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只是站在富人的門口往裡頭偷看了兩下,趕緊寫下來分享。然後,跌跌撞撞的打算實踐它。
不要期待新富階級來救你,他們比以前的土豪資本家更理直氣壯:「我們以前也是上班族,跟你並沒有兩樣。我們靠後天鍛鍊了正確的思維以及全球化能力因而贏過你,你有什麼好抱怨的?」
不要期待政府來救你,M 型化社會下政府通常是問題的根源(在台灣,這事實太明顯了吧?)把目光放向全球,鍛鍊「加法的邏輯」讓每塊錢效益最大化;希望有機遇者能創業,沒機遇者能打敗通膨。
(文:黃紹麟)

幫助窮人同時也賺錢

阿庫拉(Vikram Akula)從印度訪美期間,在市區一家餐廳,對一群富有的西雅圖慈善家侃侃而談如何幫助窮人脫貧;充滿自信且口才便給的阿庫拉,手拿麥克風在聽眾前從容走動,就像談話節目的主持人。為窮人提供銀行服務的創新者之一阿庫拉,沒有提到特瑞莎修女、世界銀行或聯合國。他的榜樣是星巴克、可口可樂和麥當勞。
「我唯一的目標是消除貧窮。」他說:「要達到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應用企業模式。」
阿庫拉1988年創立SKS Microfinance,連結全球經濟截然不同的兩端:一端是印度貧窮的婦女,她們尋求貸款以開創小事業;一端是美國有錢的投資者,他們希望獲得20%的利益。
透過援助團體貸款給窮人的傳統「小額信貸」,大多得依賴慈善捐款;而SKS發動商業投資的引擎,改變了這個領域,有了「小額信貸的星巴克」的稱號。
SKS的成長反映出,關心社會的企業家及基金會(譬如比爾和麥琳達蓋茲基金會),為窮人提供金融服務的興趣日益增加。由於銀行和創投者對小額信貸有興趣,他們不是加碼有價值的資源以「向上提昇」,就是對數百萬可能的受惠者擴大信用。但也引發了激辯:這些貸款是否到達最需要的人手中?追求利益是否有違幫助窮人的初衷?
Unitus,由蓋茲基金會支持的創新瑞德蒙(Redmond)非營利機構,也是SKS最大贊助者之一。Unitus的營利部門,2340萬美元的Unitus股權基金,是第一個完全由私人投資的小額信貸基金。
根據Unitus網站,一個包括「企業家、老闆、專業人員、運動員、演藝人員、繼承人、離婚婦女和退休人員」的投資者Abacus Wealth Partners,淨值約在300萬至3000萬美元之間。SKS的投資者Sequoia Capital,則以投資Appple、Google、Yahoo和YouTube而更廣為人知。
曾與無線業先趨Craig McCaw有電信交易的布魯克菲爾德(Chris Brookfield),仍然在做大生意。光這幾天,擔任Unitus Equity Fund投資董事的布魯克菲爾德就為窮人的小額信貸計畫募集到創投資本。
過去幾年,布魯克菲爾德每隔幾個月就穿梭在美國西岸的有錢投資者,和印度最貧窮的貧民窟和鄉村之間。拜訪孟買的貸款人是「痛心」的經驗:他說許多人都是全家擠在一間簡陋小木屋,還緊臨著沒有加蓋的排水溝。
「從一方面來看,這是殘酷現實;但另一方面,它充滿希望。」他說。
Unitus在SKS投資了200萬美元。這些錢可以讓SKS從傳統銀行借到錢,以平均每人約150美元的額度貸款給成千上萬的窮人。貸款的大多是婦女,他們去買魚網、山羊或水牛以謀生,付25%的利息給SKS。SKS再付20%給原投資者,這是創投基金的合理報酬。對窮困的貸款人而言,這也是不錯的交易:在印度,窮人要貸款通常只能找地下錢莊,他們收取的利息高達120%。SKS說,到目前為止準時償還率達99%。
支持布魯克菲爾德做下去的想法是,一年的募款就能幫助60萬人。許多人用第一筆貸款買一頭約175美元的水牛,每天可以從牛奶賺1.5美元,並用利潤去償還貸款。
「到年底,他們擁有一頭水牛,我們也拿回了錢。」布魯克菲爾德說。
「一直以來大家總有個根深蒂固的想法,你要嘛做慈善事業,要嘛賺錢,這兩者之間是沒有交集的。」他說:「不過我正嘗試走中間地帶。」
布魯克菲爾德的工作象徵著方法的改變,也就是以營利的思維來改變非營利機構的經營方式。
帶動這個改變的部份原因是,新一代有錢的捐贈者能接受應用經營事業的方式來達成社會使命。他們也承認,疾病、貧窮及全球的問題非常複雜,需要新的合作形式。
由搜尋引擎Google所創立的慈善部門Google.org,未享免稅,它可支持營利和非營利事業――並在過程中賺錢。由前蓋茲基金會教育董事范德阿克(Tom Vander Ark)領導的X Prize基金會,就為大規模的慈善計劃訂定目標,第一個達到目標的團隊可獲得數百萬美元的獎勵。
一些非營利機構像蓋茲基金會和總部設於西雅圖的PATH等,與製藥公司合作,在遭受疾病肆虐的開發中國家,推動疫苗注射。他們用非正統做法支付藥廠研究經費,這筆錢不能做其他用途,因為富裕國家並不需要這些藥品。
基金會也必須提供經費給貧窮國家購買疫苗,說服政府領導人將疫苗列入健康預算,並建立有效的分配系統。這就像從零開始蓋一個市場,基金會的法律總顧問艾佛森(Erik Iveson)說;「蓋茲基金會被視為創投者,而我們想要的回報是拯救生命。」
哈佛的衛生專家,也是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愛滋計畫主持人金姆(Jim Kim)最近說,當他思考如何解決開發中國家的保健危機時,他從哈佛商學院的同事獲得頗多靈感。
許多非營利組織領導人說,應用商業敏感度可幫助他們更有效的經營。
「就某種程度而言,我們會是比較好的管家,因為我們有比較好的商業系統,可以分析成本和利潤,也可以了解投資的回收。」國際美慈組織(國際人道救援機構)的組織發展副總裁布羅姆奎斯特(Peter Blomquist)說。
總部設於波特蘭的國際美慈組織,贊助全球十三個小額信貸計劃。在蒙古設立XacBank做為非營利機構,引導它轉型為營利的金融機構,成為私人商業銀行。國際美慈組織持有股權,讓這家銀行未來可以賺錢以贊助各種計劃,確保銀行實踐原本的社會使命。
只要少許的努力就模糊了行善和賺錢的界線,這種顯著效果就跟營利的小額信貸計畫一樣。
支持者認為,提供健康的投資報酬,是吸引必要資金的唯一辦法,而這也才能為窮人提供信貸,讓他們獲得幫助。小額信貸專家估計,小額的貸款只能讓五億多就業年齡的窮人中的一億一千三百萬人受惠。
「如果這發生在電信業,我們就虧本了。」SKS的老闆阿庫拉說:「但是在小額信貸,這是值得慶賀的,我們該獎賞自己。」SKS利用Unitus和其他資金,希望在未來三年將客戶從62萬擴大到500萬。它正以每個月開三十家分行的速度拓展業務。「星巴客每個月開一百家店。」阿庫拉說。他打算讓他的公司遍布全印度:「今天你在印度的任何一個小村莊,幾乎都可以買到可口可樂。如果他們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私人資金挹注小額信貸已經受到關注。最著名的質疑者就是雅努斯,他為家鄉班格拉德斯及全世界的窮人開創小額信貸計劃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提出警告並反對將窮人視為利益來源。「我只是懇求他們,『不要一直追求最大的利潤,不要竭盡所能的巧取豪奪。』」在訪談中他如是說。也要有更實在的關心。
對於地方小額信貸團體而言,要吸收更大的資金並快速成長,仍然是最大的挑戰,女性世界銀行執行長伊絲肯德琳(Mary Ellen Iskenderian)說。這家位於紐約的銀行,專為全世界低收入婦女提供服務。
她補充道,一些與小額信貸團體合作的商業銀行,不只是對減少貧窮有興趣,他們還希望貸款給窮人去買電視和其他物品。「沒有金融的基礎建設,譬如徵信機關及信用報告機構,」伊絲肯德琳說:「你要冒的風險是每個窮人變成過度負債。」
有些人則擔心貸款到不了經濟階梯底層的人。
「我聽說貸款會真正到達最窮的窮人手中,但是對於這種宣傳我非常懷疑。」農村發展組織(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執行長韓思泰德(Tim Hanstad)說。這個總部設於西雅圖的非營利組織,專門幫助印度農村的窮人擁有土地。他說:「如果你沒有地方可以養牛,你就不能買牛。」要對付貧窮,金錢只是眾多社會和經濟援助之一,還包括基本的健康、教育和土地。
Unitus執行長戴維斯(Geoff Davis)說,他對批評相當敏感。他堅稱投資者的利益並不奇怪。「我們被視為道德的投資者,有些人用道德來衡量社會的和金錢的利益。」由於私人投資小額信貸還相當新,戴維斯認為,很難預測會產生多大利益,他還不想對「革新」踩煞車。
對Unitus的投資董事布魯克菲爾德而言,營利的小額信貸讓全世界的資金能到達「被排除在體制外的這一階層的人」。未來,Unitus打算利用小額信貸網路,提供健康照顧、保險和其他服務。「總有人在看,並且說你只是在賺錢,」他說:「大家要這麼想也無所謂。對我而言,這是做這種工作的唯一方法。」

2007/6/8‧喜瑪拉雅基金會 (引自台灣公益資訊中心)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十大觀念 改變世界

使地球運作的不只是金錢和政治,還有「觀念」這個秘密力量。「時代」雜誌專題報導改變世界的十大觀念,影響範圍從近在眼前的家裡廚房到遠在天邊的大氣層,勾勒21世紀大未來願景。

禍福與共 掃除赤貧首先是「禍福與共」的觀念。傳統的國家利益觀念已經過時,解決人類生存問題需要各國群策群力。環境永續發展、控制人口成長、消滅赤貧是人類三大挑戰。聯合國估計2050年全球將有92億人,必須控制在80億人上下,才有機會在2025年掃除赤貧。目標並非遙不可及,需要的資金和技術也足夠,但是要從個人學習認識問題開始,督促政治人物負責。

自助商業 日益普及第二個觀念是自助式商業技術更上一層樓,無人商店將日益普及。自動提款機、售票機、電子結帳系統發達,不必再擔心遇到緊迫釘人的店員。

電影小兵立大功第三個觀念是「後電影巨星時期」。湯姆克魯斯(權力風暴)、喬治庫隆尼(柏林迷宮)、布萊德彼特(刺殺傑西)的票房收入連付個人片酬都不夠,反而是陶比麥奎爾(蜘蛛人)、席亞李貝福(變形金剛)、傑瑞巴特勒(斯巴達300壯士)等人「小兵立大功」,北美票房紛紛突破2億甚至3億美元

去激進化 邁向和平宗教激進主義是和平的敵人,讓激進分子理解加入的組織嚴重背離奉行的理念,因此感到幻滅而脫離組織,達到「去激進化」,是最新思維。

廚房化學 分子料理新思維「廚房化學」早已存在於餐廳速食店,即將進入家庭廚房。以分子料理為例,烹飪不只是藝術,更是科學,煮肉煎蛋溫度加減一度就會有很大差異。

因應暖化 以毒攻毒如何因應全球暖化?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儒正(Crutzen)2006年撰文讓「大地工程」鹹魚翻生,運用「以毒攻毒」的原理,指出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不容易,不如直接將硫酸鹽粒子送入平流層,阻擋太陽輻射,以減緩或阻止全球暖化。看似不切實際,卻有一試的必要。

人口老化 有錢有閒人口老化是已開發國家普遍的現象,日本百歲人瑞超過3萬2千人,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超過60歲,三分之一仍在工作。50歲以上的英國人握有全國75%的財富。有錢有閒有活力,銀髮族不再是社會問題。

防止「荷蘭病」 「荷蘭病」指的是擁有豐富礦產的國家,在任意揮霍及原料價格波動後出現經濟衰退的現象,源於荷蘭1950和1960年代在岸邊發現大量天然氣。非洲迦納尚比亞的可可樹和銅礦曾被視為搖錢樹,卻遭濫用。俄國可會成為下一個「荷蘭病」發作的國家?關鍵在於政府治理,挪威澳洲都是範本。

女性大幅投入職場 經濟學家很久以前就相信,女性不准工作的社會是最沒有生產力的社會。倫敦政經學院調查印度發現,女性教育程度較高的省份,經濟成長率也較高。高盛銀行日前宣布未來5年將投資1億美元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等貧窮國家栽培女性創業者,送她們到哈佛和史丹福等頂尖學府深造。

職業運動 除了4年一度的奧運和世界盃足球賽,美國職籃(NBA),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在內的歐洲職業足球,都將透過衛星轉播甚至赴海外比賽,瞄準各國球迷的荷包。

Google新總部 我玩故我在

一般網路科技公司的辦公室,多有懶人椅或免費披薩,招待勞苦功高的員工,要是看過網路搜索引擎巨擘Google剛在瑞士蘇黎世新落成的歐洲工程部門總部,相信不少科技人都想跳槽。
這間新辦公室採開放式的設計結構,不但有水族箱、沐浴室、遊戲室、溜滑梯,還有一大堆全天候免費供應的美食,提供全公司300位工程師令人欣羨的工作環境,而當初在設計時,Google工程師們也提供不少意見。
會議室以瑞士小木屋和冰屋的風格設計;想到下一層樓,可以不走樓梯,直接從仿造消防隊的滑桿帥氣降臨;若要去咖啡廳,還可坐溜滑梯輕鬆抵達。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古怪」的新辦公室不僅展現Google突破傳統的決心,也象徵它不再只是美國公司。Google斥資31億美元收購網路廣告經紀商DoubleClick,掀起不小話題。Google向來堅稱,客戶服務比賺錢優先,在美國經濟下滑陰霾下,今年初它的股價已跌了18%。
Google員工中,超過一半是工程師,深受公司尊重與禮遇。工程部門副總裁尼爾森.麥塔斯(Nelson Mattas)表示,這間「有趣的辦公室內,像是水母熔岩燈具、遊戲室等陳設以及免費的美食,皆是Google文化的一環,而這並非出自高層的指示與規劃。」
辦公室開放式的創意空間設計,也意味公司內部的資訊可自由流通。例如,正進行中的工作計畫,各部門的工程師可直接與開放的資料庫連結,省下寶貴時間,體現公司「20%時間」計畫(員工有20%的時間可以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而投入其他創新與研發。
Google近來大力進軍歐洲,員工也都來自歐洲和美國的頂尖大學,在全歐已有12國分公司。在波蘭丹麥的分公司正積極研發如何增進網路搜尋速度。
以色列工程師所設計的Google Trends,以提供使用者分析比較各種搜尋主題的功能,廣獲全球網友喜愛。例如,美國總統大選初選正熱,網友除可比較希拉蕊歐巴馬搜尋次數的多寡,還可看出在不同城市誰較受歡迎。
此功能也可比較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在各國受歡迎的程度,例如,紐西蘭人比較喜歡搜尋可口可樂,而土耳其印度,則偏好百事可樂。
好萊塢大明星也是網友熱門搜尋主角,有趣的是,Google Trends還可找出,網友在搜尋小甜甜布蘭妮相關新聞時,拼錯她名字的方式竟高達800種。
英國倫敦則成為Google在歐洲手機業務的總部,Google正努力提升其手機軟體平台「Android」的網路地圖搜尋功能。
例如,倫敦使用者用手機搜尋某家咖啡廳,Google Maps除可迅速找出,告訴你距離有多遠,連其他咖啡廳的電話號碼,也一併提供讓你多做選擇。
在蘇黎世的新總部內,有許多3至4人的小辦公室,除了懶人椅外,每個角落皆放置白板,好讓員工立即寫下突如其來的創意。在標榜工作與可娛樂並存的這家公司,遊戲室可讓員工抒發壓力,還有英格蘭鄉間小屋風格的圖書室,而如果想要入沐浴室泡個舒服的泡沫浴,還可一邊洗澡,一邊欣賞水族箱內可愛的熱愛魚。
Google一直強調自己並非「邪惡帝國」,而且「顧客至上」,然而隨著其影響力與日俱增,外界對它的檢驗也愈發嚴格,尤其在政治或商業利益方面。
例如,為搶食中國大陸的市場大餅,Google也只好對其嚴厲的思想檢查妥協讓步;以色列分公司在網路地圖上,故意將巴勒斯坦自治區的領土錯置轉向,也招來不少批評。

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印章加彈簧 怎麼蓋都清晰

許多人蓋印章時共同的煩惱,就是怎麼蓋就是不均勻,甚至有可能少一個字。日本市面上最近出現一款智慧印章,上面裝有彈簧能任意彎曲,不管從什麼角度蓋都能蓋出清晰均勻的圖案。
印象中的印章都是硬梆梆的模樣,日本有種印章卻能任意彎曲,上頭的彈簧裝置可是大有用途,各種角度不用刻意對齊都能輕鬆蓋出清晰均勻的印記。
日本民眾:「輕輕壓一下就能蓋出漂亮的章,就連印記的外圍也很工整喔。」
還有一款結合印章及印泥的蓋章器,只要向下按壓,沾勻墨水的印章就會蓋出漂亮的章。想要變化一下的還有創意印章,小貓輪廓的印記,別以為它只有圖案,圖案內包含兩個文字「村田」,彎彎曲曲的線條跟象形文字有點像,圖案包含文字的獨特創意,吸引許多人上網訂購,不只小貓,小狗,松鼠和海豚等20種動物多款式任選。
在書信文件閱讀完之後,最怕的就是上面的私人資料像是姓名地址被有心人士利用,這時候只要用花紋印章蓋一蓋,字跡全都看不清楚,更不用擔心被亂用了,創意十足的新奇概念,也為業者帶來無限商機。

王志文寫實人體 宛如情境故事

雕塑家王志文擅長以寫實手法,塑造一般人生活的情境;尋常人趴在桌上抱枕小睡,或是窩在沙發上休息,日常生活的百態情境,是王志文觀察人生與自我情緒的反射。
王志文今年卅七歲,從大學開始從事雕塑至今已有十五年,寫實的人體向來是他偏好的表現題材。傳統的雕塑老是在雕塑品下加上台座,觀眾圍繞著四周欣賞。王志文希望他的作品創造出劇場空間一樣的情境,觀眾在欣賞雕塑時,宛如置身一段故事情節。
像是作品《身陷其中》,女性的身體蜷曲在沙發上,柔軟的沙發因為人體重量下壓膨脹,人好像陷入沙發的包圍中,沙發旁邊還掉落兩只高跟鞋。不禁令人產生聯想,這位女性應是在整天的疲憊後,回家脫下踩了一天的高跟鞋,倒在沙發上休息。
《我與自己的對話》是在一塊透明壓克力板的上、下方,各有一個掩面思考的人體半身像。「我從照鏡子得到靈感,將壓克力板當成鏡子,想像在鏡子中看著自己的模樣」。這件作品不像傳統雕塑多半架設在台座上,王志文以釣魚線懸吊壓克力板,觀眾可以蹲下來,從下方往上看。
如《熟睡的狀態》這件作品,王志文也嘗試打破觀眾欣賞雕塑品的習慣。一個人抱著枕頭、趴在桌上睡覺,在桌子另一端,王志文擺了另一張椅子,觀眾可以坐在這椅子上,儼然成為作品的一部份。
苦練十多年的人體寫實功力,王志文在《分身》作品中展現他的技藝。他以同一位男性為模特兒做出兩尊雕塑,一尊是全裸,另一尊則是擁有強健六塊肌的「猛男」,將男體的肌肉、筋血作誇張化的表現,「肌肉男是這位男模特兒的夢想,我將他的夢想具體呈現」。

學生搞創意 水桶變成燈 (台南)

白色塑膠水桶在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系所學生巧手創意之下,搖身一變成為具有抽象感的咖啡館燈飾裝潢,每每吸引顧客注目,也營造出暖色系的用餐空間。
玉井鄉虎頭山綠色空間咖啡餐飲店,除了擁有絕佳視野環境,內部的抽象燈飾裝潢設計,更是充滿巧思。
業者黃秀琳說,室內燈罩是由認識已久的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系所學生所設計,以不改變室內裝潢為主,將原有的軌道燈加以裝潢設計,營造出獨特風格。
而燈罩則是學生利用白色水桶塑膠材質,手工剪下一塊塊不規則形狀,再利用束線固定,將抽象燈罩放在燈泡上頭,加上原有軌道燈的高低落差的視覺效果,當夜間點亮燈、營造出暖色系的溫馨空間。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盼回童年 想啥畫啥 (宜蘭)

藝術家吳炫三長年來喜歡以取材自大洋洲、非洲等蠻荒之地的原始藝術,作抽象創作的靈感,現年六十七歲、當了阿公的他,依舊精力充沛,充滿創作能量。談及創作觀,他說:「過去希望自己很會畫畫,現在卻期盼回到童年,不會畫畫,心裡想到什麼就畫什麼。」
吳炫三說,現在的自己不再靠思考作畫,二○○八的新作不論造型、色彩、比例、材質和結構,都比以前更隨興,不加修飾,「讓自己解放後,沒有束縛,作品反而變得更豐富多元。」
吳炫三在一個多月前剛結束義大利波羅尼世界藝術博覽會個展,今年已風塵僕僕地走過中國、日本、瑞士、印尼法國及義大利等國洽談展覽,目前則在台中廿號倉庫舉行新作個展「生活在叢林」。他最大的目標,是讓全世界都看得到他的作品。他說,目前只有蘇聯和中東國家還沒收藏他的作品。
十七年來,吳炫三將自己的基地設在巴黎,他在巴黎有兩個工作室,一在市中心,另一在距市區只有十幾分鐘車程的郊區。他說,人跟植物一樣,都要選擇適合自己成長的泥土。他努力目標是:以巴黎為中心,放眼全世界。
吳炫三上一次在台灣舉行個展,是七、八年前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這次,他帶回來的新作,仍然延續他一貫充滿陽光和自然的風格,有平面、立體和半立體等作品,線條比過去更流暢、色彩也更明亮。
「老了要回到童年很困難,為了讓自己往更童年的方向走,構圖時會把自己的眼睛矇起來,用雙手同時塗鴉,睜眼後再作整理。」他說,他的畫都是人物,閉著眼睛比張眼對於人的特點、樣子更為清楚。
吳炫三說,近年來他還是不斷回到原始部落去找尋創作養分。「原始部落的人用感官生活,他們看氣象、聞天候,望望天就知道要下雨、颳風了,讓人十分動容。」吳炫三表示,自己「人在城市,心仍在叢林」。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商品歧視? IKEA惹惱丹麥人

全球最知名DIY家具、瑞典企業Ikea(宜家家居)的產品名稱,是否帶有文化帝國主義的弦外之音?當你在某家Ikea分店買下一個Oresund木製含蓋馬桶坐墊,應該不覺得國家尊嚴受到冒犯—除非你是丹麥人。
一如其他Ikea商品,這款售價6.99英鎊(約台幣433元)的含蓋馬桶坐墊,非僅只有一組商品編號,還有一個可辨識的專屬名字。只不過,這款不怎麼令人顏面有光的低價商品,卻是以分隔瑞典與丹麥、且夾雜數百年歷史情仇的邊界Oresund—奧勒海峽為名。
在Ikea精美的產品目錄中,帶有新帝國主義優越感的命名法,非僅「奧勒海峽馬桶坐墊」一例。據英國獨立報指出,在瑞典人心目中,丹麥人儼然淪為北歐腳墊:從鋪地板的Niva泡棉塑料、條狀Strib地毯到粗纖維Sindal地毯,大部分鋪在地上的Ikea商品,皆以丹麥地名為名。丹麥Nyhedsavisen報日前就針對此現象在頭版直言:「Ikea在欺負我們丹麥嗎?」
以瑞典地名為名的Ikea商品,自是較為光鮮昂貴的好貨,例如一款宣稱「適合所有人、品質超讚」的皮沙發,就被命名為Stockholm(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難怪丹麥人自覺遭人「踩在腳下」,眼見挪威的Mandal是漂亮抽屜櫃,芬蘭有實木餐桌與餐桌椅,唯獨丹麥只有讓人擦鞋底的門墊。
Nyhedsavisen總編輯安德森坦承,「Ikea欺負丹麥」的標題,帶有強烈的挖苦嘲諷之意,「基本上是在開玩笑。那些光鮮亮麗的產品以瑞典地名命名,我們(的地名)只得到一些爛地毯,這真的很好笑。」安德森說,瑞典人事事求完美,能有機會惡整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丹麥人無意與瑞典重啟500年前交戰相爭的舊事,並戲稱若非Ikea物美價廉,他們可是會針對命名爭議發動拒買運動。另有人建議,乾脆叫丹麥酒廠嘉士伯(Carlsberg)以某個瑞典小鎮來為他們的淡啤酒命名,作為報復。
南丹麥大學傳播專家麥倫伯格說,瑞典與丹麥總愛爭論誰最聰明、最有趣與最擅長運動;這兩國過去兵戎相見,如今則相互揶揄;丹麥人自認比瑞典人更有魅力與風趣,倘若有人很蠢呆,就會被笑「少這麼瑞典了!」
諷刺的是,若非歷史演變,Ikea應該是丹麥公司而非瑞典企業;該公司創辦人坎普拉德成長於瑞典的斯勘尼亞地區的安格納瑞德村,該區原本隸屬於丹麥,350年前遭瑞典部隊入侵與併吞,丹麥右派人士至今仍主張位於奧勒海峽彼岸的斯勘尼亞應與丹麥統一。
IKEA強調以丹麥地名為擦鞋門墊命名,但絕非刻意為之,純屬巧合,遑論他們也以瑞典島嶼為園藝家具命名。
該公司發言人林德葛琳女士說,為商品取名是想讓客人更好記。她甚至說,她若是丹麥人,會非常驕傲,「因為地毯能點綴空間,有如室內珠寶。」

2008年3月8日 星期六

鋁罐外牆 啤酒屋成特殊景點

美國休士頓有一間啤酒屋,外牆全部都用喝完的鋁製啤酒瓶所添補而成。據說當初是屋主不想油漆房子,才決定用啤酒瓶補外牆,結果造成轟動,最近也成為休士頓地區有趣的觀光景點。
這間位於美國休士頓的啤酒屋,連風鈴的裝飾品全都是以鋁製啤酒蓋所做成的。屋主的兒子說:「聽起來好像是我爸會做的事,我爸一輩子都很保守,他從沒丟掉過什麼。」
1960年這一家人就開始鋁製啤酒罐釘在房屋外牆上,屋主的姪子說:「他開始在木頭上全部釘上鋁罐,因為他不想油漆房子,之後他迷上了,而整棟房子都是啤酒罐。」
屋主在1988年過世,當時屋況不是很好,整修後重新開幕,連休士頓市長也親自來訪。這間創意十足的啤酒屋也成為休士頓地區知名的觀光景點,將成為外地人到休士頓觀光的好去處。

伊東豐雄 自然中衍生秩序

從自然體會流動,從流動中衍生出秩序,是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思考的核心。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伊東豐雄:衍生的秩序」,從讓他在國際奠定大師地位的仙台媒體藝術中心,到東京表參道TOD’S大樓、MIKIMOTO銀座2大樓,構思的首張素描到競案的動畫與大型模型,都盡現觀眾眼前。
「我追求的理念,就是人與建築的關係應該是溫暖的!」六十七歲的伊東說:「人在建築空間中應感到自由,覺得自己可以做所有的事。但多數的建築是壓抑人的。我要人們在我的空間裡頭覺得自由輕鬆。」
伊東曾獲得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生成就金獅獎、日本建築學院獎,但是他身上沒有大師級人物常見的高姿態。他有份儒雅,更展現了真誠與近乎赤子的親切。伊東強調建築與自然的共存,常從自然的律動衍生出設計表現,尤其在意自己的設計要有游動與有機的特質。
他奇特的造型與層次,取材於自然,但不是模仿自然。他喜歡從自然衍生變化出建築基本結構。有時候簡直是水底海草,有的則像原始洞穴,都是從自然衍生出類似幾何的連續性結構。
「自然界中並沒有直線、直角這種東西!」伊東說,傳統建築常用完整的幾何造型處理形式,但是完整的圓、完整的方,讓建築與自然愈離愈遠。「我要的是新幾何學,是不完整的圓、不完整的方。」
伊東的展覽中,可見到讓他奠定國際聲望的仙台媒體藝術中心的大量資料。這是一所圖書館,建築外觀全採用透明玻璃拼接,從外頭清楚看見裡面如海草般漂游的不規則管狀樑柱,整棟大樓沒有一面牆。一般人覺得建築應該是硬的、堅固的,這建築卻像水族箱一般軟而游移。
伊東說,很多人質疑他「建築可以這樣嗎?」報社報導還狠狠批判了一頓他的設計。伊東不服氣寫了封信給報社社長。這座圖書館自二○○一年成立,有超過一百萬人使用,反應也相當好。
這次展出中,伊東還特地將這篇報導展出。他的TOD’S大樓以混凝土的建築,讓他在表參道玻璃帷幕建築林立的時尚環境中,造成強烈對比。MIKIMOTO銀座2大樓外牆是在兩片鋼板之間填充混凝土而成,外觀有許多尖角修圓的三角、四角形鑲嵌在牆面,宛如閃閃發光的寶石。
「我想要建築出符合時代的秩序的建築。傳統的理中,建築是在安定秩序下建造出來的。現在的社會十分複雜、不安定,不再適合那種形式化的觀念。」伊東說:「到現在我仍在思考,要如何能夠找出更新的、更符合新的社會需要的設計。」

繼2005年拿下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設計案後,伊東豐雄又接下2009高雄世運會主場館及台灣大學社科院新館設計案,也使這位日本建築大師成為在台灣擁有最多設計案的國際級大師之一。
人們或許會問,這北、中、南三大足以成為地標的大設計案,是否可以看出「伊東風格在台灣」?伊東豐雄哈哈大笑地回答:「如果有一天我被界定在某一種風格,那可能就是我該退休的時候了。」
伊東豐雄說,如果非得給一些特質與形容詞,或可說,他比較關心人與環境及自然的關係,他認為建築要派得上用場,讓人進到裡面感到舒服,在台灣的三個設計案,依計畫及空間需求都不同,但共同命題就是界定人跟環境及自然的關係。
三大建案中,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造形與技術都堪稱畫時代,一直被質疑是否蓋得出來?伊東豐雄說:「這既是謠傳、也是誤解,當時被質疑是不是蓋得出來的主因是預算與時間。」
伊東豐雄表示,上個月他才來過台灣召開工程研討會,施工上也都沒問題,去年秋天還就建築設計切出一塊6x2.3公尺的單元,也成功做出來,可說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實驗,「進度算滿意。」「相信百分之百一定建得起來。」
建築案遭質疑,對建築師來講似乎也是稀鬆平常的事,伊東豐雄在設計仙台媒體中心時就備受當地居民質疑,但後來仙台媒體中心不僅成為當地地標,還得了獎。

去年10月,伊東豐雄在日本東京與仙台推出個人作品的巡迴展,海外第一站就來到台灣,目前以「衍生的秩序」為題在北美館展出。
伊東豐雄的詮釋是,建築無論在任何時代都是創造人類秩序的存在,比如住宅如何讓家族關係透過空間塑造秩序?時代不同,秩序也會改變,放大來看,現代社會比較複雜多樣化,怎樣找出一個逐漸成長的秩序,即建築面對的議題。
以更容易懂的例子,就像一棵樹,伊東豐雄說,樹若在均質的環境裡會長得對稱,但實際上環境不可能是均質的,因此會有不同的成長,再於其間找到新秩序。此次展覽就是介紹伊東豐雄近十年中,回應此概念所嘗試的具有實驗性的設計案,探討21世紀的建築所應該具有的形態。
展覽作品包括伊東豐雄過去在日本重要的國際代表作,如仙台媒體中心、托拉維亞休閒公園、倫敦蛇形藝廊展示館、TOD’S表參道大樓、MIKIMOTO銀座二大樓、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杉並藝術會館。也包括在台灣進行中的三大建築案,台大社科院設計也是第一次在台正式公開。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標準筆順 教育部學習網查得到

你知道「學」字的筆順應該從中間開始;「母」字則是先寫外框、上下兩點,再寫中間的橫線;該怎麼寫才正確,教育部建置「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試用版,開放民眾線上練習正體字書寫。
教育部指出,「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以民國八十八年出版的「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為基礎,並設計有動畫教筆順。
學習網內容主要以教育部四千八百零八個常用字標準楷書的筆順學習為主,另加上三十七個注音符號的筆順,每個單字與注音符號都附有聲音檔。
網站並提供單字、注音、筆畫、部首、拼音等五種查詢方式,低年級的小朋友,可利用注音符號查詢;對於未曾接觸正體字的外籍人士,則可利用通用拼音或漢語拼音查閱,並進行筆順練習。
為便於外籍人士學習,網站簡介及查詢也有英譯說明。
教育部強調,雖每個人寫字都有習慣的筆順,提供中文資訊處理排序筆順碼屬參考性,主要是考量筆順的整理與建議,仍有其必要性。非教學現場所習慣筆順則採取包容的態度,並無排他性。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網址http://stroke-order.learningweb.moe.edu.tw/)。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伊東豐雄不只是建築師

有機會到東京一遊,不能錯過伊東豐雄的建築,尤其是表參道的「TOD’s」、銀座的珍珠大樓「MIKIMOTO」。
這位大師的優美設計,成為國際間響亮的招牌,他應北美館之邀來台辦「伊東豐雄:衍生的秩序」建築展,也將完整呈現在台灣的三個設計案。這些耀眼的建築成就,或許讓人忽略了他同時也是優秀的家具設計師。
伊東豐雄曾說:「我總是將建築上的概念,或者是圖像的主題,來發展我所設計的任何家具和產品。」

 ■建築、家具 設計理念一致
一張名為Ripples的長凳,像是呈現在水面上的重重漣漪,這也是他在建築設計上所常運用的圖像,使用胡桃木、桃花心木、櫻桃木、橡木、山毛櫸等5種材質表現出漣漪的層層外推,層次中感受到自然的氣息,簡單的設計,讓人看清家具的型體。
伊東豐雄的建築和家具,相似的痕跡甚至有脈絡可循,2001年完成的《仙台媒體中心》,一層層薄薄的版塊,貫穿一枝枝如水草般的柱子,結構通透輕巧,造型跟他為義大利HORM家具所設計的Sendai書架,幾乎是一個款,伊東豐雄把在建築設計上所倡導的理論,直接轉化到家具設計。
 ■家具多是限量生產
因為懂得生活,他也應alessi之邀,設計出一套有趣的青蛙造型咖啡杯,呼應長凳上的漣漪,杯盤表面有一圈圈的水波紋路,杯緣攀附著一隻青蛙,想不到大師也有這般幽默童趣。
建築已經成為當代經典,伊東豐雄的家具,有如出一轍的細膩思維,作品也多有限量,就像是藝術品一般供人收藏。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高捷公共藝術 站站美 (高雄)

打造高雄特色,高雄捷運美麗島站特地邀請擅長建築玻璃藝術的「水仙大師」,完成全球最大的琉璃公共藝術作品「光之穹頂」,將人與家庭與社會和自然的微妙關係全都融入其中。
水仙大師Quagliata指出,「光之穹頂分為四個意涵,順時針看到的是海洋、女人和生命,另外還有創造和完整,所以整體而言,有水、有大地之母、有空氣和火。」
號稱全球最大的光之穹頂,光直徑就有30公尺,面積廣達660平方公尺,更把他60多年來所累積的豐厚人文藝術涵養匯聚其中,運用中國輪迴的概念說人的故事,在創作技巧上,以玻璃為媒材,充分達到光影和色彩平衡的境界,希望成為高雄捷運的特色也吸引更多人潮。

高雄捷運紅、橘線有三十八個車站、一百三十九處出入口,每個車站別具巧思,位於紅、橘線交會處的O5R10美麗島站「捷運之心、祈禱」,委託日籍建築師高松森打造,透過帷幕玻離與燈光的營造,呈現市中心新地標的不同凡響。
高雄捷運有幾個特殊車站不單只是大眾運輸指標量體,更讓市容有畫龍點睛的驚豔。

●R4國際機場站
位居航空站區核心位置,連結國際航站及國內航廈,擔負陸空交通轉換樞紐,兼具國際門戶之意象功能,整體設計採光天窗之構想,引入絢爛光影,進入地下車站旅客大廳。
●R8三多商圈站
出入口串連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百貨、東帝士八五摩天大樓外,車站旅客大廳與大遠百地下商場採共構連通方式,創造購物天堂新地標。車站穿堂層採取中央挑空設計,配合放射狀金屬垂板天花及地坪舖面拼花,塑造出「捷運之眼」的視覺意象。
●R9中央公園站
緊鄰大統商圈與新崛江商圈,結合美麗島大道與玉竹商圈的更新計畫,形成青少年次文化流行聚集地,塑造該區域的特性表徵,以「摩登高雄」為風貌主題。英國景觀建築師Richard Rogers將站體融入中央公園整體規劃,出入口雨庇採輕巧結構力學與美學,襯托出「飛揚」設計意象,使旅客一出車站大廳即可享受原始森林般的清新綠意。
●O5/R10美麗島站
為紅線及橘線交會站,風貌設計主軸同時展現紅、橘線的都會中心風情,營造高雄未來新地標的企圖心,出入口採日本高松森建築師「祈禱」主題,勾勒出捷運之心整體概念。進入車站大廳,有國際玻璃藝術家水仙大師負責規劃「光之穹頂」,藉玻璃、彩繪及燈光特殊組合,創造出長達三十公尺直徑的玻璃藝術。
●R17世運站
高雄捷運列車從地底往上爬升,穿越半屏山後,竄出地面的首座高架車站,呈現開闊的視野,給人不同的心境。東倚半屏山、西鄰海軍軍港,配合當地景觀地標,主題設計為海上雄獅、乘風破浪的整體氛圍,以「張帆遠揚」構想作為站體塑造,串連出海洋首都的驕傲。
●R23橋頭火車
結合橋頭鄉地方人文特性及高雄糖廠歷史風貌發展,並將台糖文化歷史百年記事之主題清楚架構於穿堂層上,以陶壁藝術方式展現出疾駛火車造型,賦予生生不息的原動力。

瘋設計 玩素材 文具不只是文具

文具不只是文具,更是個人品味展現,就算只是平價文具,也要講特別求表現,知名插畫家作品系列,更可供收藏,賦予文具另類賞玩價值,挑動現代人瘋設計、追時尚的藝術神經!
 ■異國情調 收藏成趣
知名插畫家作品躍上筆記本,優雅又時尚,PLAZA新一季引進一系列歐洲品牌筆記本,展現歐式時尚風,以法國地鐵路線為設計主軸的Metro de Paris系列共有14本,分別代表14條地鐵線,用不同顏色區分,西班牙插畫家Jordi Labanda所設計的系列筆記本也是本季強打,摩登人物風情是一大重點,也是頗受歡迎的系列,價格介於135到370元間,單價較高,但仍有人收藏成趣。
 ■簡單素雅 設計於無形
無印良品最擅長應用設計於無形中,小東西往往具有大功用,簡單色彩,更受到辦公室族群青睞。橡皮擦擦過後,老是灰灰髒髒?銷路不錯的黑色橡皮擦,就算怎麼擦,看起來也不會變髒,輕巧好用,是設計人士愛用款,有的人重工具手感,紙筒裝色鉛筆,共60種顏色,表現原木鉛筆質感,怎麼拿都舒服。
 ■7-ELEVEN 平價玩設計
一般人會到超商買文具,多半為了應急,但超商賣文具,也講究樂活美學,不僅價格平實,造型不能太俗氣,7-ELEVEN自有品牌的系列文具,去年陸續上架,全系列筆記本和便條紙,大小尺寸兼俱,主打都會純色系,由日本設計師量身打造,不僅方便攜帶,質感也不賴,今年一月底再推系列平價筆款,0.7公釐筆芯四色筆,售價49元,相當實惠。

黃勝彥10指劇場 四肢看表情

「小題大作」是台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當中常見的手法,他們挖掘日常生活裡很細微的事物,放大成為個人內在情緒的宣洩,黃勝彥便是一例。他近十年的油畫作品,都以人的肢體中像是手指、腳趾等常被忽略的小部位,將它們放大,成為畫作主角。
現年卅一歲的黃勝彥,擅長古典、寫實的油畫繪畫技巧,他筆下的肢體各部位栩栩如生。黃勝彥會偏好表現人類的肢體,是看到罹患淋巴癌的祖母無法言語,只能倚賴手勢向外界表達心意。「當時便發覺,人的肢體語言勝過於話語。」
黃勝彥開始關注人體四肢的「表情」,人的四肢對他來說,就好像是在劇場演出的演員。他畫中有交握的十指、大拇指上的傷口,對手指上包裹的透明塑膠布也細細描繪。皮膚表層的皺摺紋路、毛細孔以及透著膚色的手指甲,有如透過放大鏡觀看般,被他如實描繪下來。

都會男性文學閱讀風

歐美在十年前就出現「男性文學」(Lad Lit)一詞,與「女性文學」(Chick Lit)相對。「女性文學」描寫都會女性愛情、職場的生活,「男性文學」的基調類似,只是主角預設讀者的性別為男性。台灣近兩、三年陸續引進國外「男性文學」,掀起一陣都會男性小說的閱讀風潮。
「男性文學」的代表作家包括宏比(Nick Hornby)、帕森斯(Tony Parsons)等人,這兩年在台知名度相當高。
一九五七年出生的宏比,最具代表性。他父親是成功的商人,畢業於劍橋大學,居住於倫敦,是典型雅痞型男。他曾做過教師與記者,後來寫劇本與小說,幾乎本本暢銷。
一九九二年,他的《足球熱》叫好又叫座,但他很快從運動文學跳到愛情題材,寫出《失戀排行榜》。而他描寫城市有錢無聊男人的《非關男孩》,改編成電影,讓他的國際名氣更響亮。
真正讓宏比的文學價值較受肯定的,是二○○二年他以西方流行音樂史為背景所寫的自傳式小說《三十一首歌》,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而他的新作《往下跳》是黑色喜劇,描述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只因小挫折就想自殺,自殺過程又老被不相干的人打斷。
另一位「男性文學」元老帕森斯,同樣來自英國。一九五五年出生的他,成名較宏比早。七○年代,他為英國音樂雜誌寫流行音樂文化樂評,成為青少年偶像,九○年代他轉型成為當紅電視主持人與專欄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二○○一年的《男人與男孩》,刻劃都會單親爸爸如何與稚子相處的故事,獲得年度英國書卷獎。《男人與男孩》以及接下來的《男人與妻子》、《男人與情人們》,更被國內出版社合稱為「男人的閱讀小說」。
長江後浪推前浪,宏比與帕森斯都已經年過五十,目前出現不少年輕男性作家,承襲類似路數,主攻年輕男性讀者。最有名的是英國的蓋爾(Mike Gayle)及德國的耀德(Tommy Jaud)。兩人都出生於一九七○年,文風顯得無厘頭、更青春。
蓋爾在工業城伯明罕出生長大,想法與寫法都相當直接。他喜歡愛情與婚姻題材,處女作《失戀紀念日》,描述都會男子失戀的心情,簡直就是《BJ單身日記》的男生版,被翻譯成廿多種語言,風靡全球。
來自德國的耀德,也以單身失戀男的自嘲路數竄紅。他二○○四年處女作《男人都是智障》與接下來的《智障假期》,都登上歐洲暢銷排行榜。
耀德成名後,便脫離愛情主題,第三本小說《百萬富翁》寫男人對賺錢的渴望,精準掌握男性讀者的胃口。德國《明鏡週刊》曾經評論,耀德的小說「使沉寂已久的德國男性小說再度復活」。
這些作品引進台灣後,都銷售穩定,顯示「男性文學」在台已累積了一批讀者。只是,就連引進的出版社也不否認,台灣這批讀者是否真以男性居多,並無從得知。

把9改成8的畫家徐格麟

當記者問徐格麟:「為什麼你要用『黑白』色調來創作?」他回問:「你對於我為什麼想從物理、電算改學藝術不好奇嗎?」原來,這位年近半百的藝術家在美國花了十年,由物理、藝術念到宗教,拿了好幾個學位,為的也是解決自己心裡的大問題:「為什麼要學畫?」
民國50年生,徐格麟在兩年前獲得台北獎優選,笑稱:「我可能是歷來最老的得獎者。」他大學畢業後就到美國進修,先後讀了理學士與電算研究所,後來和女友吵架分手,自己到美術館看展覽深受感動,決定重當大學生,進入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讀藝術,一切重新開始。
那時他已經二十八歲。
徐格麟中規中矩地打好基礎,進入賓夕凡尼亞大學攻讀藝術碩士,第一次交作品時,教授提出建議改進之處,徐格麟聆聽指導,另一位教授看到改過的作品,問他:「你自己想表現的是什麼?」他答不出來。那位教授認為,如果連自己要什麼都不知道,就沒資格留在學校。也因此,他開始問自己為什麼要畫?
在這個最根本的問題裡,徐格麟差點自絆一腳、畫不下去,他又進費城西敏寺大學宗教研究所研讀,企圖尋得解答。「後來得到答案,就回來了。」是什麼答案,徐格麟沒有具體回答,但回台灣後他在「黑白」創作領域裡找到自己想表達的東西。
「台灣的色彩太多也太混亂,反而讓我發現黑白特有的張力,比較能碰觸到繪畫的本質。」徐格麟用炭筆與鉛筆在紙上作畫,除了黑白灰階,更有空間感。透過「擦拭」的特質,鉛筆與炭筆互相覆蓋,正面看似淺薄,卻可換角度藉由光線看出層次,這在作品〈努力把數字9改成8〉裡可發現,徐格麟稱它是材料與畫法的大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