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都會男性文學閱讀風

歐美在十年前就出現「男性文學」(Lad Lit)一詞,與「女性文學」(Chick Lit)相對。「女性文學」描寫都會女性愛情、職場的生活,「男性文學」的基調類似,只是主角預設讀者的性別為男性。台灣近兩、三年陸續引進國外「男性文學」,掀起一陣都會男性小說的閱讀風潮。
「男性文學」的代表作家包括宏比(Nick Hornby)、帕森斯(Tony Parsons)等人,這兩年在台知名度相當高。
一九五七年出生的宏比,最具代表性。他父親是成功的商人,畢業於劍橋大學,居住於倫敦,是典型雅痞型男。他曾做過教師與記者,後來寫劇本與小說,幾乎本本暢銷。
一九九二年,他的《足球熱》叫好又叫座,但他很快從運動文學跳到愛情題材,寫出《失戀排行榜》。而他描寫城市有錢無聊男人的《非關男孩》,改編成電影,讓他的國際名氣更響亮。
真正讓宏比的文學價值較受肯定的,是二○○二年他以西方流行音樂史為背景所寫的自傳式小說《三十一首歌》,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而他的新作《往下跳》是黑色喜劇,描述事業有成的中年男人,只因小挫折就想自殺,自殺過程又老被不相干的人打斷。
另一位「男性文學」元老帕森斯,同樣來自英國。一九五五年出生的他,成名較宏比早。七○年代,他為英國音樂雜誌寫流行音樂文化樂評,成為青少年偶像,九○年代他轉型成為當紅電視主持人與專欄作家。
他的代表作是二○○一年的《男人與男孩》,刻劃都會單親爸爸如何與稚子相處的故事,獲得年度英國書卷獎。《男人與男孩》以及接下來的《男人與妻子》、《男人與情人們》,更被國內出版社合稱為「男人的閱讀小說」。
長江後浪推前浪,宏比與帕森斯都已經年過五十,目前出現不少年輕男性作家,承襲類似路數,主攻年輕男性讀者。最有名的是英國的蓋爾(Mike Gayle)及德國的耀德(Tommy Jaud)。兩人都出生於一九七○年,文風顯得無厘頭、更青春。
蓋爾在工業城伯明罕出生長大,想法與寫法都相當直接。他喜歡愛情與婚姻題材,處女作《失戀紀念日》,描述都會男子失戀的心情,簡直就是《BJ單身日記》的男生版,被翻譯成廿多種語言,風靡全球。
來自德國的耀德,也以單身失戀男的自嘲路數竄紅。他二○○四年處女作《男人都是智障》與接下來的《智障假期》,都登上歐洲暢銷排行榜。
耀德成名後,便脫離愛情主題,第三本小說《百萬富翁》寫男人對賺錢的渴望,精準掌握男性讀者的胃口。德國《明鏡週刊》曾經評論,耀德的小說「使沉寂已久的德國男性小說再度復活」。
這些作品引進台灣後,都銷售穩定,顯示「男性文學」在台已累積了一批讀者。只是,就連引進的出版社也不否認,台灣這批讀者是否真以男性居多,並無從得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