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王羲之妹至帖 預估上億

即將在香港舉行的佳士得秋季拍賣會,400多件展品中,書法大家王羲之的「妹至帖」唐摹本,預計將會拍出上億元的高價。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妹至帖」,長25.3公分、寬5.3公分,一共17個字,目前擁有者是
日本收藏家,雖然只有17個字,不過拍賣價格目前是人民幣2400萬元起跳,也就是大約台幣1億元,算起來,每個字的價格就高達5百多萬。
王羲之被尊稱為「書聖」,他的書法作品,已經沒有真跡流傳,而這個唐摹本是王羲之僅存墨寶的最高境界,珍貴的程度可想而知。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四歲童讀經 (桃園)

來自全國各縣市兩百多所學校及社團、一千三百多位學生,齊聚桃園縣參加讀經會考,年僅四歲的歐陽霖一口氣通過十一科考試,他話都還說不清楚,但爸爸說,兒子認得街頭七、八成的招牌國字,個性也比同年齡的小朋友穩健。
歐陽霖從兩歲九個月就開始讀經,沒有強迫、也不用學寫字,只跟著老師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論語、孟子等十一種經書,不知不覺中,琅琅上口。
問起歐陽霖讀經好不好玩,他脫口而出:「好玩!」至於好玩的地方在那裡?小小年紀的他,怎麼說都說不清楚,模樣可愛。
歐陽霖的爸爸歐陽惠說,自從讀經後,兒子認字能力變強了,認字數量超過
小學學童的程度,說起話來也更流利,讀經好處多多,他認為讀經有助於解決現代小孩作文能力普遍變差的問題。
一千三百多位參加讀經會考的學生,年紀最小的只有兩歲,最大的四十七歲,讀經會考總計有廿一科,絕大部分學生至少都通過三科考試,主辦單位發給狀元帽,引導他們走狀元橋,鼓勵繼續研讀經文。
社教協進會長高碧珍、平鎮市民
大學總幹事羅梅香說,中壢區、平鎮、新楊平社區大學、平鎮市民大學都開設有讀經課程。

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余光中要寫詩到100歲 (花蓮)

第二屆「太平洋詩歌節」2號晚間在花蓮松園別館浪漫開幕,20多位海內外的詩人和數百位民眾一起吟詩歌唱,詩人余光中朗誦新詩「小木屐」後,主辦單位獻上大蛋糕,為詩人慶祝80歲生日,余光中說他要繼續寫詩,寫到100歲。
面向著太平洋的位在美崙山的花蓮松園別館有高大的松樹、美麗的荷花池、在徐徐的晚風中,伴著音樂、詩歌,連荷花池的青蛙也以蛙鳴伴奏,這是第二屆2007太平洋詩歌節,除了國內詩人余光中、楊牧、黃春明、蕭蕭、焦桐、陳克華、劉克襄、陳義芝、陳黎等人,還有來自
美國的漢學家施家彰、凌靜宜也參與盛會,余光中朗誦了自己的作品「小木屐」,並由音樂家以美妙的歌聲演出,緊接著推出一顆大蛋糕,為99重陽節生日的余光中慶生,第二度到花蓮參加詩歌節的余光中開玩笑的說:一個人越來越老的時候,會有一個現象,就是蠟燭比蛋糕還要多,蛋糕都無法負荷了,不過為了寫詩,為了音樂、我還要寫下去寫到100歲。
感人的畫面還有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音樂家李泰祥也來到現場,演唱過去所普的"余光中詩樂"。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動心的人有什麼錯

總在追求傳統藝術當代新方向的當代傳奇劇場,繼新編京劇《水滸一○八》後,又將於十二月下旬於國家戲劇院推出新創崑劇《夢蝶》。《夢蝶》跟《水滸》一樣,在形式或人物詮釋上,都企圖用現代人的角度來重新詮釋傳統故事。《水滸》的編劇是作家張大春,而《夢蝶》的編劇則是編舞家林秀偉,這也是她創作的第一個劇本。
《夢蝶》源自《莊周蝴蝶夢》。古本《蝴蝶夢》描述莊周雲遊修道,一日因蝴蝶夢境想到妻子,回鄉探妻。途中見一婦人持扇搧墳,經詢問知道這婦人剛死了老公,老公死前說自己的墳土乾了她可以再嫁,這婦人急於搧乾夫墓希望趕緊另嫁。
莊周也想試試妻子是否忠誠。他先謊報死訊躺在棺裡,再施法幻化扮成少年王孫模樣戲弄妻子田氏,田氏不堪誘惑,喜歡上王孫。誰知王孫生病,要用人的腦髓治病,田氏決意劈棺用莊周的腦髓救王孫。這時莊周起死回生,說明真相,田氏大夢初覺,別夫遠走。
「動心的人有什麼錯?」林秀偉說,傳統觀點對田氏有所指責,但是她的版本要將重點放在愛情的信任與背叛、人性的矛盾與掙扎、生命的試煉與開悟。最重要的是,扭轉男女的從屬關係及道德批判的高低位置,這場兩性之爭,終究是「男人求道,女人求愛」。
《夢蝶》在音樂上,結合崑曲唱腔與西洋現代音樂。也聘請戲曲編腔周雪華、作曲家賈達群、
日本服裝設計師前田文子、舞台設計家林克華與張維文、指揮家江靖波等共同合作。

柳下惠坐懷不亂?千年謊言

人們常以「柳下惠」來形容男人坐懷不亂,不過大陸國學網一篇文章,學者最近研究2千多年前的柳氏家譜,強烈質疑柳下惠不好色,坐懷不亂的故事是個千年謊言,真是如此嗎?
今年3月,柳下惠後人在河南焦作的和聖祠,風光大祭和聖柳下惠,在他們心目中,老祖先不只嚴明審案,更是坐懷不亂。柳下惠後人柳恭剛就說,柳下惠「和」的思想,現在要發揚和諧文化。
而山東曲阜師範
大學教授駱永烈也是,柳下惠是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學者,孔子思想是中華民族主要思想之一,而柳下惠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前身。沒錯!孔子在論語中曾說:「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讚許柳下惠的賢惠。
柳下惠本名展獲,春秋魯國人,後人稱他為和聖。元末學者陶宗儀說,柳下惠夜宿郭門,有女子來同宿,怕她凍死,讓女子坐在他懷中,到早上都沒有不規距的事發生。
大陸國學網學者則是發表:「柳下惠坐懷不亂,一個上千年謊言」的文章,駁斥人們的刻板印象,主要論述表示,不管是孟子還是元朝、明朝兩名學者,對坐懷不亂這件事都沒有親眼所見,是道聽塗說,在柳下惠的年代並沒有記載。
陸國學網學者認為,這也顯示後世學者為了某種目的,柳下惠是遭到刻意神話。學者如此顛覆歷史,讓網友質疑,如果連柳下惠都沒有坐懷不亂了,以後男人是不是有更多藉口可以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