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金價強弱 觀察中印就知道

全球黃金消費量,印度加中國就占了一半,因此判斷金價後勢,與其看台灣銀樓買氣,不如看中國的金店。
金價飆漲,台灣銀樓卻從全盛期的5千多家萎縮到3千多家;菜市場出現專收K金的攤子;私藏多年的老金幣紛紛出籠,基隆河上游再度湧現淘金客。這些現象都透露出一個事實:台灣民間賣金遠多於買金。
國際金價從2002年的每盎司251美元起漲,2005年站上500元後,台灣民間每次越過重要關卡,就會湧現賣金潮。2006年以前,台灣黃金年度出口量不到10公噸,2009年時,激增到50公噸以上。近年來,台灣民金價越漲越賣,金價卻是越賣越漲,顯然流出去的黃金有人在接。據了解,台灣不少回流金透過香港大盤商流到中國,與台灣不同的是,中國民間則是越漲越買。
中國不只在對岸收,不少陸客離境時,脖子上掛粗金鍊、手腕上也有金手鍊、包裡還兜著金條,名義上是「自用或餽贈親友」。因為大陸買金課稅重,兩岸價差有2成,陸客不只忙著帶鳳梨酥,還有不少是來寶島帶黃金。
大陸搶黃金,印度更不遑多讓,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今年第2季全球對金條、金幣、金飾的需求,一半以上是中、印2國民間所貢獻。臺銀貴金屬部副理楊天立指出,金價還有沒有續航力?要學會觀察全球最瘋黃金的「亞洲雙引擎」。

印度愛黃金 有千年歷史
印度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印度人愛黃金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印度教義,恆河邊矗立的黃金廟,數以噸計的黃金外牆;印度新娘從頭到腳掛滿金飾,在廣大的庶民心中,黃金才是最實在的財富象徵。
據聞,至今印度家庭的藏金量,可能不亞於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總合。楊天立表示,印度人自古就熱愛黃金,近年來,中產階級大量崛起,所得大幅提升,城市白領族返鄉,餽贈親友首選也是黃金,新興的龐大消費力,成為金價的一大支撐。

中國近5年 才開始瘋黃金
黃金在佛教教義中是七寶之一,用黃金供養菩薩可得福報;華人女兒出嫁一定會餽贈金飾;很多中國家庭也會存黃金當做壓箱寶。但直到近5年,中國民間才大手筆買金。
以金飾消費量來看,2001~2005年,中國年平均消費量為213公噸,2006年消費量激增,2010年倍增到約451公噸。再看製造業需求統計,也出現相同現象。楊天立表示,即使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印度的金飾消費量與製造業需求都銳減,中國仍然持續攀升。
只是印度人買金主要是基本需求,最愛買金飾;中國民間除了基本需求,主要是投資需求,並且最愛金條與金幣。中國為何熱衷投資黃金?楊天立指出,跟印度相同的背景是,中國也是民間所得大幅提升,面臨較深的通膨隱憂,因此買金的實力與意願都大幅提高。

中國政策導引 與其炒房、不如炒金
但跟印度不同的是,印度的黃金交易早已自由化,中國過去則受到管制,直到2009年8月,人民銀行才正式宣布開放黃金自由化,准許銀行進口更多實體黃金。10月,中國官媒──央視,甚至製作一系列教導黃金投資的節目,政策指標意味很明顯。
為何中國政府開始鼓勵黃金投資?楊天立指出,中國民間游資氾濫,與其坐視民眾炒股炒房,影響社會民生,不如導引部分資金到金市,有「藏富於民」的寓意。
中國進口黃金數量,從2009年的20噸, 隔年就暴增到200噸,今年第1季的進口量再飆升到220噸,完全符合「中國搶什麼、就漲什麼」的定理,如果台灣投資者只看本地的黃金供需,就會錯估形勢。

中印節慶需求 主宰金市淡旺季
金市旺季是第4季到隔年第1季,基本需求湧現,為何集中在這段時期?楊天立解釋,印度排燈節(新年)與之後的結婚旺季、中東齋戒月後的結婚旺季、中國農曆春節,以及歐美感恩節、耶誕節等,都集中在這段期間,金商因應需求激增,必須提前備料,因此形成黃金旺季。
以往全球前2大黃金消費國為印度與美國,現在重新洗牌,美國落到第3位,中國取代美國,特別是印度排燈節與中國農曆春節,對於實體黃金需求的強弱,直接影響國際金市的傳統旺季。

(《Money錢》 2011年10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