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立方體 朱銘科學新思維 (台北)

  被困在立方體的人體、被放在立方體的大腦,朱銘繼「太極」、「人間」系列,用不鏽鋼和銅為材料,發表新作品「立方體」。他的見解是立方體是「有害形體、大自然不宜共存」。
  本名朱川泰的朱銘,1938年出生苗栗通霄,是家中第11個孩子,出生時雙親年紀加起來92歲,家境清寒,國小畢業後和雕刻師學習。30歲左右,決定從事雕刻技藝,作品「相悅」、「久別」讓他初試啼聲,從「工藝師」蛻變為「藝術家」。1976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首次個展,一鳴驚人,奠定他在藝壇的位置,1970年代後期,發展出「太極系列」,1980年隻身赴美,發展人間系列。
  新作品立方體,可說是朱銘人文和科學的跨界思維,朱銘說,他從小就對科學很有興趣,有一次看Discovery頻道介紹生物細胞,看著大小不一、千奇百怪的形狀,他在想,哪型形狀沒有出現過?從事雕塑多年,型體是朱銘的專業,經過多方詢查,確定大自然沒有立方體,這是人類世界的創造。立方體只存在人類社會中,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卻也和大自然對抗,限制人類的行為發展,用來「自囚」,住在小小四方封閉公寓,「以前鄉下的開放式住宅,遭小偷就很嚴重,現在社會問題不斷,人際關係疏離,父殺子等亂象叢生」,社會變壞,都和立方體脫離不了關係。
  讓外界思考如何調和自己創造的「立方體」所帶來的矛盾,甚至邁出「立方體」的框架,這次作品不同於以往的伸展肢體。立方體也象徵在科技文明的時代,朱銘作品風格的新走向、外在環境和內在思考的新處境。

(中廣新聞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