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清大中秋月主題展 (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台積館1樓推出中秋月主題展,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李宗慬從神話、民俗、文學和藝術等層面,帶大家領略歷代由月亮所啟發的文學與藝術創作。
  「中秋月的故事不是只有嫦娥而已!」策畫展覽的李宗慬表示,「從新石器時代,老祖宗就開始祭月拜日。拜日是重要的國家祭典,但拜月在民間,尤其是婦女以及騷人墨客的心中筆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西漢初馬王堆在墓穴中覆蓋在棺材上的「非衣」,左上角有一身著黑衣、黑髮垂肩的裸足少女,是圖像中所見最早的嫦娥。但東漢石刻有「嫦娥奔月圖」,時代雖晚,形象卻是人首龍軀,飛奔赴月。文獻中如「淮南子」已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東漢張衡則有更多描述,如嫦娥奔月後化為蟾蜍等。
  李宗慬說,除了大家心目中的月神形象--嫦娥,東漢陜西神木的蓐收是人首鳥足、吉林高句麗古墳的常儀以及眾多女緺伏羲,則是蛇軀,她們也都是月亮女神。這次民俗方面展示的有難得一見的湖北咸安「祭月華」,全由男性參與,而壯族的祭月則由女性主祭。
  李宗慬說,月亮啟發不少文學與藝術創作,例如初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把酒問月」,北宋蘇軾的「前赤壁賦」與「寒食詩」等;而展覽也有當代水墨畫家劉國松的日與月系列創作,以及青年藝術家丁安庭邀月合作草書的「草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