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女性眼光高+性別失衡


據統計,女已比男人數多,但愈來愈多女性選擇單身或晚婚,男性娶外配的比例則日漸增加。學者表示,女性教育程度、經濟地位變高,都是延遲婚姻的原因。不過,到了2020年,各國適婚年齡的男多於女,台灣男人恐怕連東南亞外配都娶不到了。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楊文山表示,台灣女多於男,但指的是老年,適婚年齡仍是男多於女。多花了幾年唸書、超過30歲的「輕熟女」眼光變高,不願「下嫁」條件差的男性,因此晚婚或不婚的情況加劇。由於少子化、重男輕女價值觀等因素,人們多選擇生男嬰,導致男生比女生多。以中國、越南為例,生育率也在下降,男嬰愈來愈多,讓女生變得搶手。
台大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教授謝雨生表示,台灣目前最大問題在於知識份子常將教育、工作與婚姻分開,總想先有足夠學歷和工作經歷後再考慮婚姻。台灣社會應改變「不允許邊求學邊建構家庭」的觀念,美、英等國家的學校都還提供已結婚的研究生眷屬宿舍,讓人可兼顧家庭。他呼籲政府應重視不婚、少子化等問題,例如可從教育系統做起,教導民眾不應切割求學和建構家庭的時間。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說,台灣已錯失解決人口問題的時機,不論執行人口政策和措施的效果都有限,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讓高齡化衝擊的爆發力減弱。
根據工研院統計,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到二○二五年將達到廿%。副總統蕭萬長表示,人口結構失衡恐將衝擊競爭力,已定位為國安問題,召集跨部會研究因應。
人口政策專家薛承泰指出,相較於歐盟在總生育率低於一.六(平均每位婦女一生產一.六個孩子)時,就已採取應變措施,讓生育率保持,台灣在兩千年達到一.六時,卻未提早因應。日本人口高齡化問題較台灣更嚴重,相關政策可作為借鏡,如透過促進女性就業策略、保障工作權,將有助於提升生育率。高齡化政策方面,則採活化高齡人口資產方式,採推廣反向抵押貸款、降低贈與稅等做法。歐洲國家如瑞典就有完整育兒制度,提升女性就業率。法國則是改善育兒和就業環境,使得總生育率從一九九○年代中逐漸提升。台灣應從基本的促進就業、提供照顧小孩和老人的友善環境著手,才有機會減緩高齡化帶來的衝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