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上河圖揭密

  商家占用騎樓、民眾在家門口擺鞋,這種占用公共空間的行為,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便有了!震旦博物館館長張臨生指出,《清明上河圖》中的焦點──虹橋,有許多擺攤、叫賣的小販擋住通路,有勞騎馬的人動用「隨扈」清道;臨街開店的鐵舖,也把待修的車輪堆在路邊,勾勒出市井生活的「寫實畫」。
  曾在上海世博吸引兩千萬人參觀的「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將於七月一日來台展出;高廿五公分、長五公尺的北宋畫家張擇端原畫,透過電腦動畫等科技,放大三十倍,投影在高六公尺、長一百一十公尺的巨大螢幕上。並與現代生活做一古今對照,主辦單位邀請專家開講。
  張臨生表示,《清明上河圖》中有許多歷史故事,背後滄桑流轉分合,值得緬懷。原畫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對細節絕不含糊;像汴河邊用來「疊巨石、固其岸」蝴蝶扣,在先秦古籍中即有記載。如到澳門旅遊,會發現古老大教堂外的欄杆、石階上也有蝴蝶扣,證實傳統工法仍延續至今。
  塑化劑風暴,讓大家對飲料安全十分敏感。張臨生指出《清明上河圖》中橋頭的右邊,有一賣飲料的「引子」,賣的便是清熱去火、防暑去濕的健康飲料,如枸杞茶、薑棗茶,及現代夜市中常見到的青草茶。而當年汴京商業興盛,生活機能良好,有如現在的台北,隨時可以在街上招到「小黃」;從畫中的馬路邊停有鞍馬車與驢隊,可想見當時「租車業」的發達。
  主辦單位聯合報系活動處總經理鄭清煌表示,「會動的清明上河圖」除還原汴京百姓日間活動之外,夜間風景更迷人,是原畫中所沒有的部分,也是展覽一大亮點。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