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教部辭典「頭目」

  教育部網路字典解釋「頭目」為團體中的領袖,還寫了「不良幫派隨著頭目被抓瓦解」的造句,有頭目身分的排灣族縣議員,認為教育部把頭目和不良幫派畫上等號,把原住民污名化。和排灣族關係良好的魯凱族頭目也聲援,認為漢族曲解「頭目」的意義,主管單位應該要跟所有的原住民頭目道歉。
  魯凱族頭目古明德:「他們講太嚴重了,因為是你們自己講頭目,我們也沒有說我們自己是頭目,你們講的那個名字是不對。」
  拿出日據時代的官方文件,表示頭目在部落中的崇高地位,連日本政府都得認可。
  教育部網路辭典:「團體的領導人。這個惡名昭彰的不良幫派,終於隨著頭目被逮捕而瓦解了。」這樣的造句讓排灣族很火大。古明德:「有什麼事情會去協調,會去做什麼,因為有什麼大節日,人家婚事喜宴,都要去參加。」
  魯凱族頭目還說,不應該以漢族的觀點說明頭目在原住民文化裡的涵義。國語推行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雪玉:「事實上我們並沒有意有所指,大家應該回歸原先工具書的用意。」
  教育部趕緊滅火,說他們絕對沒有不尊重原住民文化,如果引起爭議,也會盡快改正。
  教育部指出,為兼顧工具書須保留語文使用歷程及反映語文使用現況的功能,「頭目」在古典小說中,多用於指山寨頭領、盜賊頭子等負面角色;現今語彙使用情形,「頭目」除在部分原住民族群用於尊稱領導人,大多數語境及指稱對象,仍偏向非正式用法的負面角色。一般民眾雖有用「頭目」泛稱原住民族長,但並未完全符合實況,如布農族就不是使用這樣的稱謂。
  教育部表示,正進行國語辭典修訂本與簡編本系統改版作業,如各界認為例句易引起誤解,未來會再修正。
  教育部國語會執秘陳雪玉指出,章回小說中即出現「頭目」兩字,教育部國語辭典是中性說明,並沒有提跟原住民有關,外界不必擴大解讀。但如果外界認為例句不好,教育部可以配合改掉。
  陳雪玉表示,在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中,都出現「頭目」,指的是團體領導人,但多用在山寨;語言會隨時空演變,到日治時期,部分原住民部落如泰雅族或鄒族稱領導人為「頭目」,但也有部落不稱領導人為「頭目」。

(TVBS.中央社.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