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朗讀違章建築展 (台北)

  被國人視為醜惡的違章建築,在許多外國建築師眼中,卻是台灣珍貴的建築智慧。由策展人阮慶岳策畫的「朗讀違章」建築展,邀請兩岸建築師謝英俊、王澍,在台北城中區搭蓋概念類似台灣違建的實體建築,期望引起國人對違章建築的反思。
  來自杭州的王澍,去年甫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特別榮譽獎,成為首位在世界第一大建築展中獲獎的華人建築師。獲西方建築界肯定的他,卻反對中國建築跟從西方價值。
  去年王澍首次來台,驚見「台灣保存這麼多違章建築」,「讓我對這裡的政府產生敬意」。這並非諷刺,王澍指出,兩岸大部分的城市規畫都是盲從歐美、不切實際,只有人民根據需要自行創造的違章建築才能代表「台灣的真實」。
  王澍先請他在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的兩位學生,以三個月時間調查台北違章建築,找出鴿子房、頂樓加蓋等八種典型違章建築。王澍再據此于城中區屋頂打造概念類似的木構庭園「亦方亦圓」。其以六百卅二根尺寸一致的木條做成,可於一天內組裝完畢,木材也可循環使用。
  以災區重建揚名兩岸的謝英俊,笑稱自己是「違建大腕」,「十幾年來做的都是違建」。這次他在城中區後巷設計「後巷桃花源」,以常見的鋼管鷹架系統,搭設五個可做為客廳、書房之用的生活空間。
  謝英俊認為,歐美的建築思惟是「壓抑生活的多樣性」,並不適合崇尚多元的亞洲生活。盲目引進台灣的歐美城市設計宛如「病毒的入侵」,反抗這些錯誤設計的違章建築反倒成為「台灣城市自我治療的方式」。台灣的違建乍看混亂,但時日一久,便會「慢慢找回自己的秩序」。

「朗讀違章」展即起至四月十七日,於UrbanCore城中藝術街區展出:台北市中華路一段八九之六號。

 
  建築師謝英俊不反對建築的工業化走向,但主張單一家戶能在有限範圍內,發展最大的個體與差異性格,提出蓋「人民的建築」,回應當前社會課題。其〈後巷桃花源〉,模擬圖後巷作為都市住宅延伸的空間,因其曖昧不明的定位,涵容了居民多變的使用方式與豐富樣貌。長久以來一般人認定的「合法住宅」比起部分違章建築,反而變得呆板與愚蠢。

  阮慶岳表示,違章指的是非法、無身份與不被官方或主流價值允許的作為,但在現在建築幾乎全面被政治甚至資本等權力收編的時刻,「我們希望對建築的本質作思考與再定義,也想藉此主張違章有理。」

  「朗讀違章」展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