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黑白天鵝不悲情

  電影「黑天鵝」帶動黑白天鵝詮釋話題,片中老師要求女主角學習情慾的方式雖然誇張,卻也凸顯黑白天鵝的性格對立。聖彼得堡芭蕾舞團即將來台,女主角伊蓮娜歌勒妮高娃將為觀眾示範如何成功扮演黑白天鵝,極具說服力又不用付出悲情代價。
  「舞者若在角色中迷失,其實大多不願承認,因為那表示不夠專業」,曾任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的許芳宜認為,「黑天鵝」主角的結局,來自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也就是「心魔」問題。若性格、想法不改,就算沒跳「天鵝湖」,仍有其他誘因造成悲劇。現實中,專業舞者常得同時排練、演出多種舞碼,須自由進出角色,否則無法適應舞蹈生涯。
  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首位台灣舞者余采芩則認為,「黑天鵝」悲劇雖極端,但就舞者詮釋角色的不易來說,其實有所本;像她詮釋「春之祭」中遭獻祭的女主角時,凸顯「為何是我遭犧牲」的憤怒感,因此在跳該舞前,都會叫男友別來找她,「免得我變軟弱」。有回在法國演出,曾舞到有如「附身」,一、兩周才脫離舞中狀態。然而身為舞者,理想上應能隨時調整自己,進入不同舞碼,「經驗不夠,才會跳不開角色。」

(聯合報)

沒有留言: